现代人4件习以为常的事
可能让你一步步走向失智

1
大家都怕得到“失智症”,因为它通常会是一个漫长的病程,更怕自己生病拖累身边照顾的人。但怕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试着从几个面向来检视,是不是日常生活就犯了很多容易致病的错。

一般失智症发病年龄约在70岁至80岁,若早于65岁即称为“年轻型失智症”,因为发生年纪早,常被怀疑是更年期、压力大,或其他心理因素,所以常忽略及早发现。

身心科医师陈韦伶指出,失智症和记忆力高度相关,特别是短期记忆,一转头即忘了要做的事;在职场上,原本很熟悉的工作及技能变得常出错,还有言语或书写出现困难,都可能是年轻型失智症的表现症状。除了基因、遗传等高风险遗传因子,平常一定要维持健康生活习惯,以降低罹病可能性。

以下生活常见的4件事,有可能让你一步步走向失智的深渊而不自知,最好及时醒觉,并加以改善。

1)不良饮食习惯

2
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也常是致病原因,生活步调让人们习惯吃太快、吃太多、吃太饱,都不利大脑功能。长期投入失智症研究的台北荣总一般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傅中玲就曾指出,吃太多导致肥胖,这是一种慢性发炎,对脑子比较不利,而且血压和血糖也容易失控,诱发失智机会也高。

此外,董氏基金会食品营养中心主任许惠玉也指出,要维持脑力健康的“心智饮食”,应多摄取抗发炎食物,如鲑鱼、蔬菜、水果、坚果,其中富含Omega3、植化素,以及维他命A、C、E,以对抗自由基,避免脑力衰退。心智饮食的食物须多样化,建议每天吃15种以上食物,包括较多蔬果、未精制全谷、豆类及其制品等。此外,还要避免伤害脑力的食物,如香肠、腊肉等加工红肉,以及炸鸡排、盐酥鸡、精致甜点、含糖饮料等。

2)不爱运动

《华尔街日报》指出,当今没有药物治失智,最重要是靠运动,尤其在年轻时期就要养成运动习惯。但现实情况是,很多人都没有运动习惯,为此台湾前国民健康署署长王英伟建议,“走路”是很好的入门运动,应把走路融入生活中。
3

不过,走路可不是你所想的随兴走,根据杜克大学2019年曾在《JAMA网络》杂志发表过的一项研究指出,步行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涉及人的骨骼、肌肉、视力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虽然人们的步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是速度下降也与心脏病、失智症到早期死亡的所有因素有关。因此走路时步伐要大、速度要快,至少要走到呼吸微喘的程度,才能称得上“有运动”。

另一方面,台大医院影像医学部兼任主治医师曾文毅则建议,每天应走7千步,若能搭配有氧运动及肌力训练,则效果更佳。

3)长期戴耳机

4

现代人喜欢长时配戴耳机,且音量都开到很大,长期下来对于听力可能造成损害。高雄长庚医院耳鼻喉部鼻科副教授罗盛典指出,听力退化也会增加失智的风险,尤其长者。他更提醒,听力损害是老化现象,且“听力退化是不可逆的”。

4)熬夜晚睡

5

习惯晚睡、熬夜也是常见恶习。神经科专科医师郑淳予曾指出,临床发现长期有睡眠障碍或不良的人,未来有1.68倍发生记忆力退化或阿兹海默症的现象,而这发现也于《Science》期刊的研究获得佐证。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