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日习俗从何时开始?

a

古时,生日,又称生辰、祝寿,也叫贺寿或拜寿。年轻人庆祝生辰,只能称“过生日”、“做生日”,不能称“做寿”。因为“寿”是年龄长久之称:年满六十或以上者庆祝生辰,才可称为“祝寿”、“做寿”。

中国古代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是不过生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祝寿也不是在生日那天进行。

直到殷商时代,人们才有了生日的概念。

不过,生日只是出于对太阳神的崇拜,父母用小孩出生之日的干支为孩子起名,没有庆贺生日的活动。

魏晋南北朝生日习俗

古人过生日的习俗,大约是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的。

翻开史籍,魏晋南北朝之前,我们找不到过生日的记载,人们也没有“生日”这种意识。专讲礼仪的《仪礼》、《礼记》、《周礼》均无生日礼。

据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风操篇》说,“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

这是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江南地区,人们已经流行在生日这天大吃一顿,就算是父母已经亡故了也照吃不误,没有感伤。

唐代做生日煎饼为贺

成人过生日则见于唐代的记载,当时以做生日煎饼为贺。唐玄宗以自己的生日为 “千秋节”,作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此后,历朝皇帝纷纷效仿,相沿成习。上行下效,百姓过生日、做寿的习俗也逐渐兴起。

到两宋时期,有了做寿的习俗。当时,朝政腐败,做官的过生日,僚属都要献寿礼。《水浒传》一书中,就有一段“送生辰纲”的故事。

除祝寿外,民间还有借寿之俗。

过去,人们以为人的寿命由天定,但也可以像物品一样借用。一般是因人病入膏肓,又希望延寿,于是亲友中的一些人,自愿借寿一岁,自愿借寿的人择一吉日,斋戒沐浴,到宗庙虔心拜祝,告诉阎王自愿借寿给病人。

佛教文化重视诞辰日

过生日的习俗为什么会兴起于魏晋?

在中国文化史上,佛教的传入是一个大事件,它在很多方面都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后世丧葬礼仪中的很多风俗都来自佛教。

而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恰恰也是兴起于魏晋,唐朝以后大盛。

佛教文化似乎很重视诞辰日。很多佛教节日实际上就是各个佛和菩萨的诞辰日。这些佛教节日也随着佛教而传入中国。

唐宋以后,佛诞日等其他宗教节日被迅速地世俗化,逐渐成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之前的人们意识里,一个人的出生日期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概念,不需要去记住它,更遑论去纪念它。

佛教的习俗也许给人民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佛祖的诞辰日是四月初八,我的诞生日是哪天呢?

佛祖诞生日要“浴佛”、“行像”,我的诞生日能不能也搞点特别的仪式呢?

这种观念,就是确立生日习俗的思想基础。而那个无比自信的唐玄宗效法佛祖和菩萨带头把自己的生日也定为节日之后,社会大众对“生日”这种新民俗的认同就不可阻挡了。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