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者的“过年”,是担心回家过年会被问长问短;结婚后的“过年”,不仅要担心被问长问短,就连“回谁的老家过年”都是一个争吵的导火线!
妻子想回家陪伴父母过年,丈夫却认为既然已经结了婚,当然是一家一起回自己的老家过年才像样……
其实,大家的想法都没错,毕竟在华人的观念里,过年就等于团圆,是和最亲近的人一起团聚。没有子女在家的新年,父母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在这个合家团聚的节日,哪个子女不想看着父母一脸欢喜辞旧迎新?哪个子女不想为父母的开心做出贡献?对夫妻来讲,回谁的家都意味着另一对父母被冷落。这家开心团圆,就意味着那家孤独冷清。
当然,并不是所有夫妻都会因此“开战”,有些家庭里,双方老人会聚在一起过年;有的夫妻老家在一处,走动方便;也有的老人子女较多,一个子女不回来,也没有太大矛盾。
同样,面对回谁家的选择,不少夫妻能解决得很好,因为他们遵循了夫妻间的一条重要准则,即“父母平等、夫妻平等、礼貌沟通”。他们在协调这一问题时,能在态度和行为上规范自己,比如说话和气,对伴侣有礼貌,不打人不骂人,不取笑不侮辱,不破坏婚姻,善待双方父母,伤害到伴侣要道歉等。
解决不了这一问题的夫妻,建议大家首先把夫妻关系摆在第一位,用“我们”来沟通,再参考以下沟通方法,让回家过年真正喜气洋洋。
1.商量法
把“不行”变成“可不可以”
多问“可不可以”,比如“我觉得我家近,先回我父母家再回你父母家,这样可不可以?”
“可不可以”含着尊重,“不行”表达出生硬、蛮横和赌气。夫妻互相征求意见,直到达成共识。
2.邀请法
“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
诚恳和伴侣沟通,一起想办法,如“我不想为了回谁家过年影响我们的感情,我们一起来想想,看能不能找到我俩都满意的办法。”把话谈起来,而不是憋死对方,或任凭情绪爆发。
3.聆听法
听到伴侣善意的话语
丈夫说:“我也不忍心你妈一个人过年,要不你妈和我们一起回我父母家过年?”妻子生气地回答:“又变着法去你家过年!”这个对话里,妻子因太在意母亲的孤单,而没有听到丈夫的善意。只有听到和表达善意才能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选择性地只听你想听的话。
4.共情法
“不能陪父母过年你很难过”
“共情”是指说出对方此时的情绪,它可以让伴侣感到被理解,消减愤怒或悲伤。伴侣可以说:“你很难过不能陪妈妈过年。你很生我的气,我也很生我的气,我想不出好办法。”
5.表白法
“你是我的另一半,和你过年才是我最想要的。”
夫妻吵来吵去,本质上是彼此不想分开过年。既如此,不如干脆表白:和你在一起过年才最重要。
总之,在商量春节回家过年的问题上,既要讲求沟通方法,又要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协商,以善意和欢笑迎来幸福祥和的新年。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