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洁莹:多语的熟能生巧

众所周知,掌握多语的优势很多,无论是就业机会、经济能力或大脑发育都有正面影响,甚至能预防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氏症等脑部疾病。

瑞典曾针对瑞典武装部队口译学院的兵士进行研究,通过学习新语言训练前后测量兵士的大脑,发现学习一门语言会增加大脑中与记忆相关的区域,即大脑皮层和海马体。这情况就像身体中的任何肌肉一样,定期锻炼大脑可以使其更强壮且更灵活。

或许,这也是为何同样身处在马来西亚这个多语环境里,有些人能在多语切换自如,但有些人却始终无法掌控双语或多语表达。

犹记得我刚开始主持时,也是单语主持。大学开始,渐渐变成双语主持,主要是英语和马来语之间切换。但大学毕业后的十五年里,大部分的主持工作都是双语甚至是多语主持。

有场活动是由与皇室有关的俱乐部所主办,接待来自澳门的警员组织,并和大马与会人士互相交流。除了致词,当天活动尚包括俱乐部福利简介、经验分享和颁赠纪念品等。由于出席者有各族人士和澳门外宾,所以需在马来语、华语、英语和粤语之间切换。主持结束后,有几位外宾一连惊叹的问我,“怎么能在多种语言中流畅切换?”。我当时只笑笑告诉他们,其实这在大马很普遍。

事实上,我们日常对话都经常混杂多语,一句话里就可能混杂了三四种语言而不自觉。当然,这种混杂特色被称为独树一格的“巴刹语”,与我们日常的多语主持并不一样。但若再深思,或许你会发现这种混杂其实正是多语切换的雏形。

不同的是,“巴刹语”的多语切换单纯是以文字或词汇形式,而多语主持或沟通的切换则是相对完整的句子或段落。那么,为何“巴刹语”的多语切换那么纯熟自然,但多语主持或沟通的多语切换则非人人都能做到呢?

BBC新闻网曾在《大脑如何驾驭我们说双语或多语》中引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研究。高级研究员马修·德克莱克(Mathieu Declerck)提到,当双语或多语者说话时,他/她所掌握的语言都会在大脑启动,但脑中会有抑制机制来掌控我们在不同语言间切换;惟,一旦此系统出现问题,就会发生语言干扰和失误。

因此,若要训练多语能力,应当先训练大脑里的多语抑制机制。说到底,只有“持之有恒” ,才会“熟能生巧”。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