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民俗】不见棺材不掉泪原来是这意思

古代俗语凝结了许多人生智慧,但有的俗语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流传,已经扭曲了原意,像我们常说的“不见棺材不掉泪”,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a

虽然我们在生活中常能听到这句话“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但是这句俗语的原话却很少有人知道。
虽然我们在生活中常能听到这句话“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但是这句俗语的原话却很少有人知道。

在当今时代,见惯了年轻人口中奇奇怪怪的网络流行语,也听惯了耳熟能详的歇后语、谚语,农村的俗语可以说是语言当中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这些俗语大都来自于普通生活大众阶层,是他们多年平凡生活经验的总结,虽然浅显易懂,但是如果仔细思考的话,确实很有道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俗语还保留着最初的意思,如那句“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不了了”,意思是说在代际传承中,农村的亲戚关系越来越淡薄,不同于之前;再如“劝赌不劝嫖,劝嫖两不交”,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劝说那些爱赌博的人别去赌博,但是不要劝说那些爱嫖的人。这是因为后者已经涉及个人隐私,过分干预不太妥当,指导人们如何成为一个善良会办事的人。

但是也有一些俗语在时光里静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有些甚至脱离了它们诞生的原意,渐渐成为了人们熟悉的新俗语。

尤其是一些俗语,在不知不觉中一直被人们传唱着,然而若仔细追究起来,你就会发现他们竟是一个个美丽的错误,对于这些俗语,你又知道多少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俗语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样。

第一句:无奸不商

说到做生意的人,特别是那些卖假货、或是故意抬价欺骗消费者的商人们,总会被人们送一句“无奸不商”。

所以,这现代语中,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好词,是说商人们只顾追求更大的利益,但是却忽视了消费者在意的其他方面。

然而,事实上却完全不是这样。原来,在过去,农民们量米不像现在用斤这个单位,而是用“斗”或是“升”。倘若用古代量米的工具量一斗米出来,你就会发现面前的米呈现一种尖尖的锥形。

这是古代商人们为了让手中的米有更好的销路发明的,所以“无商不尖”这个夸米好的词就顺理成章地出现了。

然而,从古到今都不缺缺斤短两、坑蒙拐骗的奸商。随着时间的变化,慢慢“无商不尖”就变成了现在的“无奸不商”。

第二句:不见棺材不掉泪

这句话传到现代,这句话含着贬义,常常被用在残酷的刑讯逼供中,用来形容审讯的残酷。

然而这句俗语原本并不是这样的,在千年中一直被误传了,这句俗语其实原本是“不见亲棺不掉泪”,比喻坚持错误的路线,不到彻底失败的关头不肯罢休。然而这句俗语并不完整,真正的精华在下一句:不到黄河心不死。

第三句:不到黄河心不死

说起这句话的来历,可以上推到秦汉两朝更替之际。

当年项羽楚霸王不愿渡江,拿着一把剑就在自杀乌江上,所以应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但是随着无时光的前进,这句话里的“乌江”被换成了“黄河”,也成为人们宣泄情感的一种渠道。至于什么时候“乌江”变成的“黄河”,到现在也没法考证了。

所以说,我们熟悉的俗语可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光不断变化着。类似前面的俗语还有很多,如“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等。原来这句俗语和四川人有关,原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川音当中的“鞋子”听起来和“孩子”差不多,所以这句话就在流传中慢慢被人传成了我们现在听到的这样子。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