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碧融:恐怖的前职员

趁周末约阿珍、阿玲和阿仪在市区的咖啡馆聚会,许久未见面的我们,话匣子一打开便停不下口,尤其是阿玲,由于刚忙完培训中心的结业礼,所以心情非常好,话也特别多。

“眼看学员顺利完成课程,我也感到很欣慰,希望他们日后能够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一些学员的作风却让我感到心寒。”说到这里,阿玲不禁叹了一口气。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快点告诉我们啊!”我急忙催促阿玲说下去。

原来,阿玲服务的培训中心为了提升课程素质,多年来都积极地改善中心的设备,以期让学员学习符合市场需求的知识。

关键在于不是每一项计划都能顺利完成,有时碰到人事或技术问题,计划就会被拖延,甚至被迫改变方向。

阿仪说,“这又不是罕见的事,即使是政府的计划都会有所变卦啦!”

阿玲回应道,“但我们的一些学员有如无可救药的完美主义者,只要中心的计划受阻,就极尽所能地在社交媒体上讽刺、贬低、羞辱及谩骂我们。我不禁纳闷,他们到底跟我们有何深仇大恨,为何如此地痛恨我们?”

我接着说,“即使我无法苟同我母校的一些作风,也不会刻意踩低母校,而是给予建设性的意见。”

“更恐怖的是,这些学员并没有看清事情的全貌,就像瞎子摸象般,单凭自己的片面理解就以为是真相,肆无忌惮地展开攻击与批评。”阿玲摇头道。

阿珍说,“这就奇怪了,他们是不是受到谁的煽动与误导呢?”

阿玲沉思了一会回应说,“我们以前有一名导师跟学员们的关系很好,也会跟学员说管理层的坏话,但他是以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事情,所以说的话未必正确。”

阿玲的这名同事觉得自己是中心内最能干、最有才华的人,但他感觉领导层不那么重视他,结果心怀不满地离职了。但离职后的他咬着中心不放,时不时会在社交媒体上批评中心,或标榜自己在中心任职时的表现多么出色。

“噢,他就像阴魂不散的前任,揪着旧情人不放,并会以各种方式来刷存在感!但对一间公司而言,他不过是一名过客,没有了他,地球依然如常运转。”阿珍说。

我们不禁感慨,这个社会上存有太多自视过高的人,认为自己有本事左右一个组织的名声,但他们忽略的是,组织内有很多比他们能干的员工。那些破坏性的行为,搞不好只是别人眼中的小丑把戏。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