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神道事 123: 风伯方天君

雷风与雷电一样,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风与冰雹不同,其形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时大时小,时疾时徐,既能让人感到温馨,又能让人感到恐惧。风有好几种,和风让人心旷神怡;大风让胆小者不敢对其恭维;狂风无论是谁都会感到恐惧。

同样都是风,威力如此之大,其威力非同一般,于是人们也将其归之于神,人们凭着各种想象,想设法把风神的实体归之于其它有形的实体。

有些地方的人见鸟摆翼生风,便把风神归纳为鸟类。有些地方的人见山谷洞穴起风,便把风神与山谷联系起来,把山谷神性化。有些地方把风神与月亮星辰联系起来。

风神亦称风伯、风师,其信仰起源甚早。春秋战国以后,风神信仰逐渐统一,中原一带信仰的风神为星宿,南方一带信仰的风神则为鸟形或带有羽翼的飞廉。

风伯即指风神,是人面鸟身的天神。
风伯即指风神,是人面鸟身的天神。

秦汉以后,道教吸收了这一信仰,列风神入神系,将二者信仰进行统一。如《云笈七签》称风神名咤,号长育。咤是说明风的特征,长育是指风吹拂大地,化生生物。《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七称风伯神为飞廉,正如应昭所说的能致风气,身似鹿,头似爵,有角,尾似蛇,大如豹。

风伯,又称风师、箕伯,他的名字叫做飞廉,他原来是蚩尤的师弟。他的相貌奇特,长着鹿一样的身体,布满了豹子一样的花纹。他的头好像孔雀的头,头上的角峥嵘古怪,有一条蛇一样的尾巴。他曾与蚩尤一起拜一真道人为师傅,在祁山修炼。

修炼的时候,飞廉发现对面山上有块大石,每遇风雨来时便飞起如燕,等天放晴时,又安伏在原处,不由暗暗称奇,于是留心观察起来。

有一天半夜里,只见这块大石动了起来,转眼变成一个形同布囊的无足活物,往地上深吸两口气后,仰天喷出。顿时,狂风骤发,飞沙走石,那玩意儿又似飞翔的燕子一祥,在大风中飞旋。飞廉身手敏捷,一跃而上,将它逮住,这才知道它就是通五运气候,掌八风消息的“风母”。于是他从“风母”这里学会了致风、收风的奇术。

天帝出巡 开路先锋

蚩尤和黄帝部落展开的那场恶战,传说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部众迷失了方向。黄帝布下出奇制胜的阵式,又利用了风后所制造的指南车,辨别了风向,才把蚩尤打败。

飞廉被黄帝降伏后就乖乖地做了掌管风的神灵。风伯作为天帝出巡的先锋,负责扫尽路上的一切障碍。每当天帝出巡,总是雷神开路,雨师洒水,风伯扫地。风伯的主要职责,就是掌管八面来风的消息,运通四时的节日气候。

五帝后,世间没人再能管得住风伯雨师了,于是对它们的祭拜,被列入国家的祀典,目的仍在于祝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保佑平安。这两位尊神的怪异嘴脸,也变成了一位清秀童子伴随着一位长须官人,象征雨随风至,风止雨歇。

同样是风,有男女性之别。当风神狂性大发时,飞沙走石,掀浪扬波,遮天蔽日,这种风充满了阳刚之气,是男性风(风伯)。而那吹绿原野寸草、岸堤垂柳的阳和春风,则像温柔和顺的女性,所以人们又把风神称为风姨或风娘娘。闽省地处东南沿海,闽江口岸风暴经常发生,故人们对风神的崇拜尤其虔诚,风神庙遍布各处,庙中所塑造风神像多为老媪,这说明人们更喜欢“和风细雨”的风娘娘。

唐宋以来,风神进一步人格化,并且出现了姓名。《集说诠真》引《事物异名录》说:“风神名巽二,又名风姨,又名方天道彰。今惜塑风伯像,白须老翁,左手持轮,右手执扇,若扇轮状。称曰风伯方天君。” 这也就是说,唐宋以后,风伯曾作“风姨”、“封姨”和“风后”,即曾作女神。但以箕星作风伯之说,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王忠文道长
王忠文道长

 

若读者们有兴趣了解更多,欢迎致电询问:

中华道学研修中心
ZHONG HUA DAO XUE CENTRE & SERVICES

3-1, Tingkat 1,
Jalan Temenggung 3/9,
Sek 9, Bandar Mahkota Cheras,
43200 Cheras, Selangor.

电话:
016-607 8299
011-3676 8299
03-9547 6888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