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恐怖病毒
灭天花战“痘”史

1

“种牛痘”能成为世界级的防疫措施,拿破仑是功不可没的关键人物。
“种牛痘”能成为世界级的防疫措施,拿破仑是功不可没的关键人物。
很多法国人对接种牛痘怀有恐惧。
很多法国人对接种牛痘怀有恐惧。

鼠疫对人类来说并不是新鲜事,不过,欧洲从十三世纪以后(因为教皇伊诺森三世的缘故)人民识字率逐渐提高,加上十字军东征带来对东方贸易的向往,人民的理性逐渐提高,医学也逐渐从单纯的经验主义提高到理性观察, 到十五世纪末,意大利医生就推论出所谓的黑死病是由老鼠传染给人类的,因此在城邦政府的框架内,创立一系列公共卫生措施,针对鼠疫实施检疫。

这应该算是欧洲史上首次以系统式的检疫方式来阻断瘟疫传染。不过,在此阶段,欧洲医生们的医疗手段对于瘟疫的治疗似乎仍无能为力。

让儿子当“白老鼠”

在欧洲史上,第一次透过医疗手段控制住瘟疫传播的历史,应当从1721年自土耳其奥斯曼宫廷随丈夫卸任回到英国的孟塔古夫人 (Lady Mary Wortley Montagu)谈起。在与丈夫驻土耳其期间,孟塔古夫人(也许是在英国就感染过天花的缘故),她毫不畏惧的亲近一些土耳其天花患者,仔细观察与记录有关天花的许多事物之外,并且大胆的让一位有经验的希腊女人和大使馆内的外科医师麦特兰共同为自己五岁的儿子小爱德华接种了“人痘”,成功获得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

所谓的人痘,就是用针头在人的手臂上画出数道刮痕,再将患过轻度天花的病人的脓汁涂抹于上。接种过的小孩会因此而发烧,需要休息两三天,脸上也不会因此冒出二三十颗脓疱,之后,就可以对天花免疫。

至于,这种方式是从哪里传来的呢?当时君士坦丁堡的人们认为,这种方式早已为希腊地区的农夫所熟知。而后来的研究显示,整个阿拉伯半岛、北非、波斯和印度的民间似乎有很多人都知道这种方式,而且广为实施。

然而,也许是这种种人痘的方式看来有点恐怖,欧洲人即使知道了仍对这种预防方式敬谢不敏,甚至有反对者认为这种方式既是对上帝旨意的干预,也是一种在健康人口中肆意感染传染病的恶毒行为。

幸好,孟塔古夫人成功说服英国皇室,并让皇室儿童接种,也令不少英国人愿意接受这种疫苗。只是,这种人痘接种法毕竟有一定危险性,人们还是期待有更安全有效的方式来预防天花。

被称为黑死病的瘟疫使得欧洲2,500万人丧命。图为位于奥洲首都维也纳最繁华的格拉本大街的黑死病纪念柱。
被称为黑死病的瘟疫使得欧洲2,500万人丧命。图为位于奥洲首都维也纳最繁华的格拉本大街的黑死病纪念柱。

 

穿着土耳其衣服的孟塔古夫人。
穿着土耳其衣服的孟塔古夫人。

改良牛痘疫苗

英国乡间开始出现的牛痘让英国的乡间医师金纳(Edward Jeneer)开始思索让人接种“牛痘”而非“人痘”的可能性。当时,天花在英国仍不时肆虐,但乡村间的人们开始发现得过“牛痘”的人也能够终身免疫。所谓的“牛痘”,指的是在奶牛间传染的一种轻微的皮疹性疾病,挤牛奶的女子如果手上有伤口,就可能被牛只感染;感染后,人可能会出现低烧或局部的淋巴肿胀,但并无致命的危险。

经过一番努力后,金纳医师终于改良出安全而有效的牛痘疫苗,并大胆地以天花脓汁测试其保护力。在得到令人满意的成果后,金纳医师在西元1798 年,于伦敦自费出版了一本书(简称为《探究牛痘疫苗接种的原因与效能》),向公众推介牛痘疫苗,方法是将天花病毒注入小牛体内,待其作用减弱后,再将痘浆注入人体。

一开始英国社会对金纳医师这本《探究》的反应是很负面的,教会的反应尤其激烈,他们甚至告诉大众,如果接种了这种疫苗,就会长出牛角,整个人变得牛模牛样。一些感兴趣的医生也只是着重在替病人接种牛痘后的经济收益,而非从疾病防治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推广疫苗接种。

所幸,伦敦有一些有远见的医生接受了金纳的看法,让牛痘疫苗的接种得以在伦敦普及。在此同时,金纳的《探究》一书也传到了美国的哈佛医学院教授沃特豪斯的手里,他除了让自己的孩子接种外,也将疫苗送给当时的美国总统杰弗逊,并因此被杰弗逊总统任命为疫苗大使,终身为推广牛痘与根绝天花而奋斗。

至于欧洲大陆,则是因为西元1800 年,一位在大革命时期外逃到英国的法国贵族回到法国,开始宣传自己在那里亲眼目睹牛痘接种后的防疫效果,使此法在法国开始受到注意。西元 1805年,拿破仑皇帝下谕:所有未曾出过天花的法国士兵均须接受“金纳疫苗”,所有法国公民也得在一年后接种。也由于拿破仑对牛痘疫苗的重视,吸引了欧洲各国医生到巴黎观摩学习,再通过这些医生将牛痘传到了世界各地。

此后,葡萄牙商人又将牛痘种痘法带去澳门,许多地方官员也参与了“牛痘接种”的推广,他们在许多地方成立了种痘局,为老百姓免费接种。1815年,广州成立种痘处,1828年,北京设立种痘局。“牛痘接种”迅速在中国民间广开来。

拿破仑大力推广

不过,民间虽然欢迎“牛痘”,满清皇室的御医却是恪守原先“人痘”古法,不敢让皇室接种牛痘。这不得不提到“种痘防疫”其实最早是在中国南方民间盛行,后来满清皇室染疫后才传入宫中,俄罗斯医生后来特地到北京学会如何种痘后,再传到土耳其,而由前述的孟塔古夫人带到英国,最后才在英国金纳医师的研究推广下才使得“牛痘”能在伦敦普遍接种。我们也许可以依此猜测,“天花”与 “种痘”对满清皇室是新困扰,但对从东汉以来开始“战痘”的南方汉人却早已学会了判断什么是可行的防疫方式,所以才会出现民间比皇室更欢迎“牛痘”的现象。

另外,“种牛痘”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级”的防疫措施,拿破仑一世其实是功不可没的关键人物。他不仅下令法国公民都必须接种牛痘,也懂得适时对“宿敌”英国人的金纳医生表示敬意。

西元1813年,金纳医生的一位亲戚被法军俘虏,于是写了一封信向拿破仑“邀功”,希望拿破仑可以看在他是牛痘发明人的身份上,放了他的亲戚。

虽然这件事可能会影响法国日后对英俘虏的政策,但是出于对金纳的尊重,拿破仑还是答应了。(据说,他读金纳的来信时,还大声地自言自语:“喔!是金纳啊!我可不能拒绝金纳啊!”)

因为拿破仑的缘故,世界各国纷纷加入种痘行列,天花病毒在二十世纪时,就因为牛痘的安全与有效性加上各国与世界卫生组织的通力合作下,慢慢消声匿迹。

到了西元197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得以正式提议各国边境取消检查“预防天花接种证书”。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第33届大会正式宣布,人类已经彻底消灭天花,人类也总算可以在这漫长的“战痘史”中共同松一口大气。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