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大不同】结婚不需要彩礼 偷偷“窃娶”父母默许

俄罗斯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婚姻习俗,并保留至今。
俄罗斯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婚姻习俗,并保留至今。

俄罗斯族,是中华民族56个民族里的一个,虽在中国境内,可是他们大多是使用俄语,追溯到以前,俄罗斯族其实就是俄罗斯移民的后代。

经过了长达百年的同化,外貌与长相,包括一些风俗习惯都已经与俄罗斯人有了差别,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他们散居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与北京等地。

俄罗斯族家庭为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父亲掌管家中经济。子女长大结婚后,即另立门户,独立生活。俄罗斯族的家庭关系,夫妻地位比较平等,尊重妇女,尊老爱幼。婚姻比较稳固,离婚者少,注重对孩子伦理道德的教育。俄罗斯族性格开朗,邻里关系也处理较好。子女成家立业后,要同父母亲分家单独生活,有的则仍同住在一个院子里。

正娶婚礼仪式很讲究

俄罗斯族有个好传统,即结婚不要彩礼,男家只需要准备一些结婚的必需物品。请客费用男女家各自筹备,但陪嫁比较讲究,父母都希望把女儿的嫁妆准备得尽可能好一些,以免遭男方笑话。

俄罗斯族的年长者对东正教信仰较深,而东正教是禁止离婚的,因此俄罗斯族人一般很少离婚。

俄罗斯族一贯自由恋爱,父母干预不得。且婚礼有“正娶”、“窃娶”之分。但无论“正娶”或“窃娶”,男女必须均过十八岁。

所谓“正娶”,是男女双方通过舞场或其他交际场合结识后,经过一段时间交往,双方情投意合,愿结为终身伴侣,再各自正式告诉父母,父母一般尊重子女们的意见,而后男方择期迎娶。

信奉东正教的,还要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正娶婚礼仪式很讲究,到教堂时必须是男女携手而入。新郎穿西装,新娘头戴花冠,身着白色礼服,面向圣像站立,各将一枚戒指放在桌上。主礼牧师询明男女双方确愿结为夫妻后,诵念经文,宣布婚事是上帝配合,两人不可分开。

男女由主礼牧师牵手再绕桌三圈,交换戒指,即礼毕。翌日,夫妻同赴各家致谢,亲朋则备酒菜款待。这是教堂关闭前的情形。教堂关闭之后迎娶新娘,便在清晨领上迎亲的队伍,冬季乘雪橇,夏季坐“呵道克”车,一路琴声与歌声不绝于耳,直到新娘家。

新郎拜见岳父母,并向他们送上礼品。在新娘家吃过饭,待新娘父母叮嘱新郎完毕,迎亲队伍便拉上新娘及简单的嫁妆返程。当然到男方家又少不了接受亲朋好友的一番祝贺之后,大家便在喜悦的气氛中开怀畅饮。

当有人喊酒“苦啊”的时候,众人也会含笑叫苦,这时新郎新娘便得相依亲吻,宾客才会一饮而尽。当人们酒酣耳热之际,手风琴便奏起欢快的舞曲,人们纷纷登场献艺,老人也不例外,将气氛推向高潮。

这时女主人撤走餐桌,在一旁再摆上酒、熟食、凉菜、面包、点心,宾主翩翩起舞,对酒当歌,直至尽欢。

男方偷偷驾车偷娶

所谓“窃娶”是俄罗斯族一种古老的习惯,随着苏侨的回国,此种习俗也随之消失。“窃娶”的作法是:男女双方确定终身后,男方领着迎亲人马,夜至女方家偷娶。父母徉为不知,又虚张声势地追赶一程也便认可。翌日,男之父母托亲执酒,往女家说情,并索婚书。该女之父母假意不允,饮之以酒,婉言劝之则允。出具婚书后,男女双方面同赴教堂行礼,其礼与正娶者同,只是不宴客。

他们结婚以后,分工明确且都能恪尽职守。男人在外劳作,起早贫黑且讲究实效。他们除刈草、伐木、耕垦等外,好鱼猎、开河封河之时,虽水有冰凌,却不畏寒冷。狩猎之时,山高林密不以为难,雪食冰餐不以为苦。“巾帼不让须眉”,她们除料理家务、照顾孩子等,经常又可在草场、农田见到她们的身影。节假日他(她)们便沐浴更衣,享用美味佳肴,当然少不了饮酒,在手风琴或“补拉来克”(一种弹奏乐器)声中唱歌跳舞,游玩终日。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
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