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了不少行业一个措手不及。但与此同时,网络购物、餐饮外卖、生鲜配送等“宅经济”、“云生活”却异军突起,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疫情结束后,那些受到影响的行业有望迅速恢复,但很多人更关心因为疫情影响带来的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会让哪些行业持续站上“风口”,迎来新的机遇?
下面这10个行业,被很多人看好将会在疫情之后顺势崛起。如果你在这些行业里,那么也许今年收入“不会差”!
1.生鲜配送
生意额比往年增长7倍

蔬菜食品是必需品,巨大的需求推动下,线上生鲜平台迎来暴涨。数据显示,大多数生鲜平台的订单都爆发性增长。京东到家的粮油副食商品、肉品销售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7倍,每日优鲜交易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约4倍,苏宁到家业务规模同比增长4倍……
近年来,从互联网巨头到传统零售大佬,纷纷推出自己的新零售实体项目,其标志性业务即“超市+餐饮”,生鲜食材成为了新型零售终端的标配。但此前,围绕生鲜电商的话题多是烧钱、亏损甚至倒闭,此次疫情让生鲜电商脱颖而出,巨大的需求刺激销售暴涨。火爆行情下,买菜成了“抢菜”,多个平台需要预约配送名额,有的甚至需要在零点预约。
2.在线教育
内容更丰富

因为疫情,学校延迟开学,为了保证“停课不停学”,学生全民开启在线学习模式。网课大潮席卷下,各方角逐堪称激烈。老牌网校借助先发优势狂揽生源,互联网巨头们加快入局,线下门店的教培机构也积极转型。多家在线教育培训机构及线下培训机构纷纷推出在线免费课程,有数据显示,近期教育行业APP日均用户规模达到1.27亿人。
相比于非典时期,如今在线教育技术手段明显更为丰富、更有效率。在学习效果反馈环节,学前测试、课堂测试等数据可对学生进行画像,老师可以看到每个学生完整的学习报告,知道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并针对学生弱项进行智能推题。直播技术甚至还能将实验室搬到线上,学生可以上网模拟物理、化学实验。
毫无疑问,疫情过后在线教育将吸引更多市场关注,更多的企业将会加快布局脚步,以抢占市场。
3.知识付费
宅在家增知识

受疫情影响,“宅”在家里的日子取代了原本安排的出游计划、节日活动,网上的各类知识付费产品也迎来了小高潮。知乎、得到、喜马拉雅、分答等一大波知识付费平台,为人们足不出户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近年来,知识付费发展迅速。用户知识付费观念、习惯逐渐形成,大量知识付费平台、付费内容产品涌现,再加上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及进行碎片化网络学习的需求,这都为知识付费的“走红”奠定了基础。而疫情期间,人们“宅”在家中,无疑为知识付费的火爆提供了重要契机。
4.远程办公
降低成本更便捷
疫情防控期间,不少公司被迫选择线上远程办公,巨大的需求瞬间引爆了远程办公市场。据线上办公软件钉钉提供的数据,2月3日中国上千万家企业、近两亿人在家办公。面对巨大市场需求,巨头纷纷瞄准了移动办公新战场。为在疫情下拉拢新用户,钉钉、腾讯会议、字节跳动飞书和华为云WeLink等,都在1月下旬陆续推出了不同程度的免费服务。
此次疫情过后,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望进一步提速。有观点认为,远程办公便捷性优势比较明显,还能降低交流成本,未来随着5G网络普及,使用率一定会大幅提高,使用时长也会增加。
5.直播
一场直播等于线下一个月业绩

今年的疫情让大部分实体购物中心缩短了营业时间,消费者的在线需求大规模爆发。大家被迫宅在家里,直播正好成为“足不出户”的消费者与“暂停营业”的商家沟通的重要窗口。从餐厅大厨、销售导购,到美妆师、田园菜农,甚至是企业老板们,都纷纷变身直播主播登上手机屏幕。
在重庆,2月22日下午,重庆开州区区长蒋牧宸在“拼多多”上直播带货,一场直播下来售出超过10万斤“开县春橘橙”,店铺成交额超过30万元。当地果农感慨说,“以前我们卖这么多果子,至少需要一个月!”
直播还让不少受影响的行业将业务从线下移到了线上。疫情期间,健身房闭店,不少健身机构通过直播带领会员在家健身。一兆韦德、威尔士等健身房都纷纷开启线上直播教学课程,在线健身平台Keep运动直播累计参与人数超过5,000万,超级猩猩的抖音平台高峰时期19万人在线观看,乐刻在快手平台的专题播放页面播放量超千万。直播健身还直接带动了一些运动器材的热销。
如今,在美妆、服饰、食品、家电、汽车等不少行业,线上直播已经成为品牌、商家的标配,直播已转变成为一种吸引流量拓宽销路的方式。疫情之后的发展前景依然被看好。
6.社区经济
可避开大型超市人群

受疫情影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迫改变了原有的消费习惯,放弃人员密集的大型超市,选择在社区周边的小型连锁超市和便利店采购生活必需品。这给社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疫情过后,公众对于卫生健康和食品安全将愈发重视,与超市、便利店关联的连锁品牌也因此更加受到青睐。特别是坐落于社区和紧邻社区的连锁化、规模化、集约化零售企业,因为有能力迅速调动资源、保障供应,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粘性”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强。
7.电子商务
就近、灵活又快捷
电商人有一句话口耳相传:“没有非典,可能就没有电商在2003年的兴起。”这句话可能说得有点过,不过淘宝的确诞生于2003年。
如果说非典对于电商的作用只是微弱的启发,新冠肺炎则意味着痛彻的蜕变。
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停工停业、交通受阻,传统电商的集中仓储物流模式面临人力不足、运力不畅两重阻力。
如何满足消费者旺盛的需求成了难题,这对拥有线下网点资源的实体品牌零售企业形成重大发展机遇,分布式电商呼之欲出。
许多超市、药店都借此机会通过小程序,建立起了自己的线上商城,并且承诺可以在半天内实现配送上门。
由于订单量猛增,物流中心成为很多零售商最忙碌的地方。分布式电商从线下到线上,凭借就近、灵活、快捷的特点,通过疫情中的优质用户体验,强化了消费者的价值认知和使用习惯,这对于电商而言,无疑是新的革命。
8.健康防护产业
疫情后更重视健康

疫情的发生,再次引起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高度关注和深度思考。疫情之后,健康管理会更加受到重视,这意味着未来跟健康以及防护相关的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的发展。
此次疫情中,一些防护用品价格飞涨。同时,疫情也使人们意识到防护用品和医药包的重要性,因此,在疫情期间及结束后一段时间,家庭医药包有望迎来较大的销量。此外,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的情况下,中医对于提高自身免疫力的作用也被更多人重视,经此一“疫”,中医产业也有望迎来提速发展。
再比如这次疫情也让很多人体验了在线医疗的便利。疫情期间,部分人因宅在家活动量减少而难免小病小痛,但又为避免交叉感染而不方便去医院。在线医疗通过图文或者视频问诊,帮助老百姓解决了切身问题。
9.游戏行业
排除寂寞消遣时间

很多不打网络游戏的人,疫情期间都按捺不住寂寞了。
据多家业内媒体报导显示,今年大年初一,知名游戏《王者荣耀》单日流水约20亿元,而去年大年初一只有13亿元,增幅超过了50%。
除此之外,今年游戏圈里还有一匹黑马——《健身环大冒险》。这款游戏通过Switch主机与电视连接,通过体感式AR互动,让人们感受到健身的趣味和快感。
Nowzoo发布的《2019年全球游戏市场报告》显示,主机游戏市场占全球游戏市场的32%。但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0.3%,还蕴含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疫情之下,游戏正在快速出圈,由某一群体扩大为全民生活方式,这个脚步不会停止。
10.心理咨询
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承认自己心理有病,是一件极为羞耻的事情。这无形中给心理咨询工作的展开,增添了不少困难。
但在这次疫情中,越来越多的人难以忍受心理的压抑,主动寻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干预。
相对应的是,多地相继开通24小时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北师大、北大等不少高校也开通了疫情心理援助热线。
有的人已经检查过不是新冠肺炎,只是咽炎发作,但每次咳嗽都会极度紧张,甚至害怕和家人对视。
有的人父母都感染了,寝食难安,身心俱疲,打通电话的一刻就哭了出来。
新京报报导称,北师大心理援助热线开通后,光被隔离人员的电话占比就达到了20%,还有10%的医护人员也打了电话。
据《中国慈善家杂志》报导,武汉的心理咨询师李荣称,即便疫情过去,心理战“疫”也将持续一年。
对于心理咨询行业而言,这甚至有可能成为供不应求的一年。
但正如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大众开始认识到心理咨询的存在和重要性,这是更为重要的意义。
审时度势 捉紧机会
虽然这些行业发展的“后发优势”被大多数人看好,但也有相对冷静的声音存在,比如以远程办公为例,有观点认为,对员工的职业感、专业能力的要求都极高,远程办公在疫情之后,许多沟通、会议场景会恢复到线下,在线办公就成了非刚需。
还有人认为,有些看上去不错的行业,仅仅是短暂时期特殊的“风口”,需求会随着生活恢复常态而回落。比如有人认为在线教育能否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能否真正提升用户转化率形成用户沉淀?都还需要接受“疫”后的检验。
但无论如何,“危”与“机”总是相伴而来,是昙花一现,还是迎来真正的“春天”?
机会总是留给善于审时度势的人,未来经济的新风口,或许就在你的眼前!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