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畔成钓鱼圣地
巴黎年轻人纷纷加入

过去,在巴黎塞纳河畔垂钓的清一色是戴著渔夫帽、身穿多口袋背心的退休族;现在,有越来越多穿著T恤、牛仔裤的年轻人加入,将钓鱼这项百年传统改造成另一种街头文化。

1
一群街头钓客穿上印有“街头钓鱼”(Street Fishing)字样的黄背心,在巴黎的天空下享受钓鱼的乐趣。

在一个寒冷的下午,今年19岁的马尔赫比(Eliot Malherbe)从皮套中抽出他的钓竿,将闪闪发光的橡胶鱼饵给装上钩子后,“咻”地一声将钓鱼线抛进塞纳河中。在等待鱼上钩的同时,马尔赫比的朋友──今年22岁、就读艺术学系的马奇林(Kacim Machline)加入了他的行列。

马奇林刚刚才在一旁的水泥牆上完成了他的作品──一幅绿色的条纹鱼涂鸦画。跟涂鸦带给人的快感一样,钓鱼也能带给人刺激感,这点问曾是涂鸦艺术家和滑板爱好者的奥巴迪亚·威尔斯(Manuel Obadia-Wills)最知道。

今年40岁、热爱钓鱼的奥巴迪亚·威尔斯说:“(不管是滑板、涂鸦,还是钓鱼)都有刺激、上瘾和不断重复直至佳境的一面。”

“在滑板中,是完美的技巧;在涂鸦中,是那股身处禁地、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在钓鱼中,要属抓到一条美丽的鱼了。”

为了尝试不同的钓区,有的钓客会偷偷潜入禁区中垂钓。图为可以安心垂钓的塞纳河河畔。
为了尝试不同的钓区,有的钓客会偷偷潜入禁区中垂钓。图为可以安心垂钓的塞纳河河畔。

 

游走在法律边缘

在塞纳河钓鱼跟滑滑板与涂鸦有点相似,有时都会游走在法律边缘。根据法国从 1669年以来的规定,夕阳西下后就不能再钓鱼,但许多钓客都是下了班、放了学才到塞纳河钓鱼,此时往往早就没有太阳。

有时,除了圣马丁运河(Canal Saint-Martin)和乌尔克运河(Canal de l’Ourcq)外,大胆的年轻钓客也会偷偷潜入一些禁止钓鱼的地方冒险垂钓,像是位于巴士底广场下的“隧道”──一条长约 1.6公里的地下运河,上方覆盖著由石头製成的拱顶。为了怕民众误闯,巴黎市政府最近将“隧道”封了起来,但依旧有钓客潜入。

翻开巴黎街头钓客放在地上的鱼饵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塑胶鱼饵。
翻开巴黎街头钓客放在地上的鱼饵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塑胶鱼饵。

 

街钓守则一:只能拍,不能吃

除了无视禁区,年轻一辈的钓客也有一套不同以往的钓鱼规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鱼是拿来拍照用的,不是拿来吃的。钓客们将塞纳河中的梭子鱼、鲈鱼、白梭吻鲈、欧鲶等战利品钓上岸拍完照后,就要放牠们回河中。

今年21岁的奥弗特(Grégoire Auffert)说:“钓鱼是一种运动,而鱼就是我们的玩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牠们放回河中”、“你永远不会要一名网球选手吃下网球。”

街钓守则二:不用活生生虫饵

再来,新一代的钓客只用塑胶人工鱼饵,而不是活生生的虫饵,如此一来上钩的鱼不会把塑胶鱼饵给吞下肚,钓客在把鱼钓上岸的过程中,也能把对鱼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如果能好好遵循上述两个街钓守则,就能守护塞纳河的生物多样性。

2016年,巴黎市政府将圣马丁运河的河水抽乾,并且把河中的鱼一条条打捞起来放进水槽中,藉此清除沉积在圣马丁运河底部的垃圾和污泥。
2016年,巴黎市政府将圣马丁运河的河水抽乾,并且把河中的鱼一条条打捞起来放进水槽中,藉此清除沉积在圣马丁运河底部的垃圾和污泥。

从“濒临死亡”重新复活

回溯历史,在17世纪的时候,塞纳河中有超过50多种鱼,甚至有鲑鱼出现,牠们是当时穷苦人家补充蛋白质的来源。

然而,随著巴黎工业化发展和污染的出现,塞纳河中的鱼种越来越少,到1960年代早期更是被宣告“濒临死亡”,因为裡头的鱼种只剩下大约 3种。

整个塞纳河的污染情况一直到 1991年后才略见好转,1991到2001这整整十年,巴黎市政府投入了 100亿欧元(折合约490亿令吉)的资金清理塞纳河流域,包含兴建超过500座污水处理厂,让人们不要再把废水排进塞纳河中。

巴黎环境永续和水资源处副处长布劳尔(Celia Blauel)说:“70年代时,塞纳河中的鱼有 5种;90年代时,大约有15种;今天,大约有30种。”

积极推广“街头钓鱼”文化的米斯纳(Fred Miessner)说:“塞纳河不是污水处理厂,塞纳河是一条河,鱼儿们生活在其中,并且产卵繁殖。”

在巴黎全程封锁期间,塞纳河上空无一人,没有观光船,也没有钓客。
在巴黎全程封锁期间,塞纳河上空无一人,没有观光船,也没有钓客。

 

防疫封锁让塞纳河休息

海洋科学家弗朗索瓦(Bill François)则提到了新冠肺炎的影响,他说因为疫情蔓延、全城封锁的关係,塞纳河上少了搭船游河的观光客,让这条河流能好好休养生息,尤其在去年夏天,“我们观察到河中鱼儿繁殖的状况良好”。

而在全城封锁期间,不少钓客想念的正是在塞纳河和同好一起垂钓的时光,这是水泥丛林中难得能和大自然近距离接触的机会。米斯纳说:“在巴黎,我们钓鱼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亲近鱼、亲近大自然。”

在巴黎都市规划研究所任教的帕库(Thierry Paquot)分析道,在都市裡钓鱼就跟在都市裡发展农业一样,都是当代都市人回归自然的方法。帕库补充道,这一代的年轻人受到经济不稳所苦,透过和同伴一块钓鱼能找回归属和社群感。

根据统计,目前巴黎钓鱼联合会共有8,500名会员,每一名会员每年必须花120美元(折合约484令吉)来取得钓鱼证照;如果将那些购买一日钓鱼证照(15美元,折合约61令吉)以及非法垂钓的人数加起来,在巴黎钓鱼的人数有可能超过3万人。

过去30年来,在巴黎经营钓具店的达莫黑(Marcelo D’Amore)说:“一直以来,巴黎钓客的数量都满稳定的,但现在年轻钓客的数量明显超过其他人。”

随著街钓文化越来越流行,参与街钓的年龄层也越来越低。
随著街钓文化越来越流行,参与街钓的年龄层也越来越低。

看到街钓文化商机

随著这股“街钓风”吹进年轻人的圈子,也让早就沉浸在街钓文化的米斯纳看到商机,他和合伙人一起开了一家名为“法式垂钓”(French Touch Fishing)的钓具用品批发公司,以及一间专门卖街钓潮服、帽子和太阳眼镜的服装店“大鱼 1983”(Big Fish 1983)。

米斯纳说:“我们不用旧有的眼光看待自己,我们不穿塑胶靴子、迷彩服或是紧身球衣。我们钓完鱼后,不用换衣服就可以跟朋友去跑趴。”

米斯纳的钓鱼潮牌跟其他钓鱼潮牌一样,都有在赞助年轻的钓客,这群钓客如今已经成为钓鱼界的网红,像是文章一开头介绍的艺术系大学生马奇林就是一名钓鱼网红,他在Instagram上的业配贴文要价好几百美元。

在米斯纳开设的“法式垂钓”钓具批发公司Instagram帐户中,米斯纳PO出了他们在巴黎钓鱼的照片。
在米斯纳开设的“法式垂钓”钓具批发公司Instagram帐户中,米斯纳PO出了他们在巴黎钓鱼的照片。

虽然新一代的街头钓客改变了穿著打扮,但有项传统倒是亘古不变──炫耀鱼的大小。举例来说,有天傍晚马奇林在圣马丁运河上的阿森纳港(Bassin de l’Arsenal)钓到了一隻38公分的鲈鱼,他马上把自己的战果拍了下来,再放回河中。

“每次拍照时,我都会把双手张开来,这样鱼在照片裡就会看起来更大。”马奇林说。

同样热爱街钓的涅斯普鲁斯(Quentin Nespoulous)说:“巴黎充满了鱼,不只是小鱼还有大鱼,塞纳河中就有些『怪物』”、“我钓过最大的鱼是一隻鲶鱼,牠有大概1.9公尺这么长。”

至于对杰曼侬(Paul Germanon)来说,他钓鱼不是为了满足炫耀的欲望,而是为了逃离外界纷扰、遁入自己的小泡泡中。

“我是一个神经绷得很紧、很容易紧张的人,我发现透过这项需要高度集中的运动,我能够平静下来。”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