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珊珊曾患惊恐症常觉呼吸困难
9症状与童年有关?

1
43岁李珊珊在电台节目中透露自己曾患惊恐症,初期常觉呼吸困难、突然心跳加速等,获身边好友支持后,才能成功走出惊恐症阴霾。惊恐症是什么?惊恐症不只是心理问题,还会影响生理健康,出现不适?

22李珊珊曾神隐多年对抗情绪病,她于2月2日担任电台节目《自在想》主持,亲述患上惊恐症的心路历程,透过自身的故事去除大众对情绪病的错误标签。

3 4
惊恐症是什么?和一般害怕的反应有何分别?就让精神科专科医生沉君豪撰文讲解,何谓惊恐症。

一般情况下,当人遇到危险情况时,例如家中起火,都会逃跑及有害怕的反应,这是源于人面对外界压力时,身体会作出正常的生理反应,如呼吸急促、心跳等等,此生理反应名为“战斗或逃跑”(fight-or-flight response)),身体似是响起警钟般应对危机。

可是,有些人会在不明原由下突然极度惊慌,不断出现“恐慌突袭”,“恐慌突袭”指当人在安全及没有外来诱因的情况下,突如其来出现紧张的症状,似是身体警钟误鸣。而这些征状来得非常突然,通常在短短10分钟内达到高峰点,这些情况其实是情绪病的一种——“惊恐症”。

惊恐症的症状包括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手心冒汗、手震、心胸翳闷、肚痛肚泻、手脚麻痹、时冷时热,以及头痛等等。

曾经,有一位惊恐症的病人随时会有“恐慌突袭”,尤其在密闭的空间,例如在隧道内,有一次他驾车时迫于无奈需要使用隧道,但隧道内却有塞车的情况,引发他的“恐慌突袭”,当时他非常害怕、无法呼吸及心跳加促,甚至要下车求助,去救护站休息。

5

惊恐症成因

惊恐症病发率为2-6%,其中男女病发率比例大概为1:2,第一次病发期通常出现于青少年至30岁。“惊恐症”有多种原因,包括:

一、遗传

遗传是“惊恐症”主要的病因,有研究指高达三分一的惊恐症患者会有一位家庭成员亦患有此病。

二、环境

与童年时伤痛的经历,以及父母本身的焦虑表现有关。

三、生理

医学研究报告显示,由于脑部所产生的血清素失衡,导致紧张的生理反应在不明原因及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出现,错误地诠释身体信号,令患者误以为生命有威胁,例如心跳加速误认为有心脏病、呼吸急促为窒息,或误以为自己情绪失控等。

值得一提的是,若以上情况恶性循环会使情绪恶化,情况严重至呼吸急速的话,会导致身体内的二氧化碳含量过低,而引起其他病征,例如手脚及嘴唇有麻痺及针刺的感觉、头晕眼花及头痛。

6

药物及心理治疗是有助于纾缓病征及减低病发的风险,通过适当的治疗,惊恐症病情是可以控制的。

◆ 药物治疗

惊恐症病发是由于脑内的血清素失衡,导致紧张的反应机制不能运作正常。因此医生会使用调节大脑血清素的药物以控制病情,病人的情况大约于4至6星期后会有所改善。

◆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是惊恐症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治疗的内容大约分两大部分:

首先是健康心理资讯讲解,让病人对惊恐症有更多了解及认识,包括其成因及病发情况等,有助消除他们对病征有负面的观感及焦虑,以及对惊恐症的误解。

另一方面,医生会教导病人在病征出现时如何处理及面对生理上的不适,如肌肉放松的方法及呼吸的控制,以及处理对身体症状的思想陷阱。此外,惊恐症的病人在面对身体不适反应的时候,容易会产生负面的假设,例如当患者心跳加速时,便会假设心脏出毛病,会负荷不了,甚至以为快将休克、窒息,以及将要死亡等后果,此时医生会引导病人,为这些思想作出认知分析及重建,尝试替自己的思想找证据。

此外,身体感觉暴露治疗 (interoceptive exposure)亦是医治惊恐症的重要部份,医生会和病人一起经历他们最害怕的身体感觉或症状,然后加以分析及重整对这些症状的既有观念,这也是认知行为治疗内的元素之一。

总而言之,只要病向浅中医,千万不要讳疾忌医,惊恐症是可以有效处理的!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