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字
字

【名人恩仇录】“华教斗士”林连玉为保华校奋斗一生

作者:谢诗坚

本期要讲的人物对于上了年纪的人是比较熟悉的,但对年轻一代人的印象可能比较模糊,甚至也一知半解或一无所知。不过,凡是华人或说热爱华文教育的人,不可能也不可以对他们的事迹一无所知。因此重挑起六十年代的口诛笔伐,却是很有意义的。

这之中也引出一些花边新闻,也让人啧啧称奇。

林连玉在捍卫大马华文教育和争取公民权的贡献,改变了华人族群的命运,让华社感念至今。
林连玉在捍卫大马华文教育和争取公民权的贡献,改变了华人族群的命运,让华社感念至今。

第一位主人翁是被誉为华教斗士的林连玉(1901-1985),终年84岁。“华教斗士”这个封号是华社所推荐的。直到今天已是一甲子(60年),人们还是这样赞美他的伟大精神。他之所以被封为华教斗士是因为60年代他“牺牲”个人的利益而保住华校的根基不被连根拔起,所以被华社形容为华教第一人。

这位教书先生出生于1901年的福建永春。1919年入集美学校师范部念书。1925年因时局动乱,林连玉来到马来亚任教职,旋后转到印尼爪哇教书。

1931年他又回到马来亚执教鞭,而在1935年进入尊孔学校服务。日治时期(1942-1945)只得在巴生饲猪为生。战后又复出主持尊孔复校工作。

1949年,推动吉隆坡华校教师公会的成立。在1951年成为马来亚公民,也推动马来亚联合邦华校教师总会的成立。

1954年正式被推举为教总主席,向英殖民政府推出的教育白皮书作抗争,并要求列华语华文为国家的官方语文之一,但不得要领。

1955年,马来亚举行独立前的普选,以朝向自治邦。此时由巫统、马华及国大党组成的联盟(1954年成立)接见林连玉代表团,前者承诺一旦胜选,联盟将检查英政府留下的教育政策。

反对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

在大选前夕,林连玉也是迫于无奈将教总带进政治,期望通过政治力量来改变华教的命运。

这一重要的会议是在马六甲陈祯禄的住家举行,东姑希望华社支持联盟取得大胜而组成自治邦政府,这样他就可以成立教育检讨委员会来拟定一部新的教育政策。

果然联盟在狂胜下,东姑(首相)于1956年成立拉萨教育检讨委员会,以教长拉萨为主席,成员中有林苍祐等。这份报告书在1956年出笼。它除了确定华校可以接受津贴而成为国民型中学外,也保证母语教育得以在各源流中学推行。

1958年3月27日,在陈祯禄的安排下,三大机构遏见东姑。左起沈慕羽、吴志渊、林连玉、陈济谋及温典光。
1958年3月27日,在陈祯禄的安排下,三大机构遏见东姑。左起沈慕羽、吴志渊、林连玉、陈济谋及温典光。

这之中有一条最后目标是准备将来在全国的学校实施的。在华社及林连玉反对下,有关以国语为主要教学媒介语条文未被列入报告书。当1957年成为教育法令时,也同样未改变原有的精神。

1954年,在林连玉的推动下成立董总,且在同年与马华合组成“三大机构”(马华、董总和教总)。

1956年时,槟城钟灵中学静悄悄地与教育部达成协议,接受津贴而成为全马第一间被改制的华文中学。此时拉萨教育报告书尚未生效,但钟灵可依据殖民地时的教育法令申请津贴。

负起维护华教责任

在风声走漏后,钟灵学生群起反对,罢课与游行成了当年轰动一时的大新闻。正因为钟灵开了缺口,在翌年(1957年)其它华文中学也起而响应和支援钟灵学生。

这一场出其不意的运动也很快波及全马的华文中学,因而在1957年的11月14日的学潮成了华校抗争的第一个巨响。

1956年11月23日,学生运动在槟城钟灵中学爆发,抗议钟中接受津贴改成国民型学校,数以百计聚集在钟灵中学礼堂内的学生被呛辣的烟雾侵袭,纷纷掩面往外逃光。
1956年11月23日,学生运动在槟城钟灵中学爆发,抗议钟中接受津贴改成国民型学校,数以百计聚集在钟灵中学礼堂内的学生被呛辣的烟雾侵袭,纷纷掩面往外逃光。

在那年,除了钟灵之外,尚有芙蓉的振华中学也接受改制。此时刚独立的马来亚正酝酿如何再次改变教育政策,以抑制华校生的进一步斗争。

1960年,政府成立了以教育部长阿都拉曼达立为首的教育检讨委员会。其中有三名华人代表,他们是梁宇皋、王保尼与许金龙(林苍祐已在1960年辞马华总会长职,并在1961年退出马华,因此他已不代表马华参与任何运动)。

正是在1960年,政府发表达立教育报告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华教的命运。所有的华文小学和淡米尔小学都要改制成国民型小学。所谓国民型即是政府并没有改变各源流的原有教学媒介语,但所有师资及学生概由教育部分配,并由政府发出薪水。

1955年1月,林连玉率领董教总代表团和联盟代表团,在马六甲举行会谈,洽谈有关华文列为官方语文和民族教育权益的课题。
1955年1月,林连玉率领董教总代表团和联盟代表团,在马六甲举行会谈,洽谈有关华文列为官方语文和民族教育权益的课题。

同时,所有华文小学必须在1962年之前提供独立的校舍办学,不能如同过去的“寄人篱下”,或在会馆或社团上课。

所有的华文中学必须要在1962年之前决定要成为国民型中学或独立中学(前者是受政府控制的中学,后者尚可自由教学,但要遵守教育条例)。

在这方面,反对最激烈的是教总主席林连玉。他除了大骂钟灵校长汪永年出卖华教之外,也把气全发泄到另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就是我们要提到的另一个主角梁宇皋。

他与林连玉的骂战几乎到了没有回旋的余地。他们是因教育问题而起争执,但后来也因教育走完一生。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

iLifepost Logo 下载 iLifepost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