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你有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吗?尽管我们身处在马来西亚,但不时会听见或看到类似“马来文不重要”的言论。
对于这番言论,有时候我挺觉得匪夷所思的。试想想:如果中国人认为中文不重要,抑或法国人认为法文不重要,抑或泰国人认为泰文不重要,是不是很吊诡呢?
当然,对于很多生长在华裔家庭、甚至是华裔群聚社区成长、自小接受母语教育的华裔子弟而言,欠缺马来语或马来文的环境固然会形成学习障碍之一,但却不应成为我们拒绝学习的借口。
别忘了,马来语是马来西亚的国语,只要想学习,管道多得很。
只要打开电视,荧幕上的马来字幕就是很好的学习管道;只要打开收音机,就能听到马来频道;只要买份马来报章,里头的每一则新闻都可以成为学习马来文的养分,也可以从中加深我们对友族的了解。
无论是马来语、英语,甚至是我的母语──华语,我都是用以上的方式来学习。多看多读多听,从来都是学习的不二法门,也是最基础的入门。
小学时候,有段时间我要求爸爸每周购买各一份马来报和英文报给我,然后从中学习生字。那个年代并没有电脑,也没有网媒,所以我都会把一些新闻剪下,然后贴在单线簿上,再把不会的生字词汇画圈和抄起来,然后查找字典。
从最初的满江红,不会的生字词汇越来越少,而新闻阅读与消化量也随之越来越快,就是最大的满足感。有段时间看电视则把字幕贴上胶纸,强迫自己聆听里头的马来语和英语对话,虽挨了妈妈一顿骂,却也是不错的学习过程。相比起多看多读多听,多讲的难度就高许多,毕竟后者需要对象和环境为基本条件,而且要突破心理关口确实也并不容易,但这就是学习的过程。
由于曾在语文下了很大的努力,自然也期待会有好收获。犹记得在我小六评估考试的年代,马来文分成国小与非国小两种不同难度的试卷,后来我在国文老师和补习老师的鼓励下,报考了国小的马来文试卷。
结果,我拿了有史以来最差的成绩──D,还几乎进不了自己属意的控制中学。尽管当时确实非常伤心,却让我学习到一切并非必然,付出虽未必有收获,但至少我曾经努力过。
这正是学习之路的可贵之处,其价值从来都是我们所赋予的。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 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 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