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医学杂志《刺胳针HIV》周二发布报告显示,全球第2例人类免疫缺乏病毒(HIV)治愈患者,在经过一年后,成功未复发。
此前,所有媒体都以“伦敦病患”称呼这名患者,而今他自愿公布自己的身分,“我是卡斯蒂列霍(Adam Castillejo),我希望成为希望的使者”。
40岁的卡斯蒂列霍,2003年被确诊感染爱滋病病毒HIV,2012年确诊淋巴癌,在接受骨髓移植后,医生宣布,卡斯蒂列霍的HIV消失。
卡斯蒂列霍医疗团队说,卡斯蒂列霍停药已30个月,骨髓移植已过了46个月。团队持续测试、追踪,结果不但没有在血液里侦测到可重制的病毒,脑脊液、肠道、精子或淋巴结也都不存在病毒。
特定细胞里还有病毒脱氧核醣核酸(DNA)残留,包含一些白血球细胞,但已无法再形成病毒。研究报告第一作者、剑桥大学教授古普塔说,“它们就像是病毒的化石,已没有搞头”。
团队说,电脑模型显示,只要卡斯蒂列霍的骨髓干细胞有90%以上由捐赠者衍生,几乎笃定卡斯蒂列霍可以从HIV痊愈。而今,卡斯蒂列霍的干细胞,已有高达99%由捐赠者衍生。
去年,整个疗程不但成功治疗了淋巴癌,HIV更出现缓解。不过,当时卡斯蒂列霍选择隐姓埋名。
“当时我看电视,想着‘OK,大家在谈论我呢’,”卡斯蒂列霍说“这种感觉很奇怪”。
如今,他选择公开身分,因为希望自己为他人带来乐观、鼓舞。“我的立场很奇特,独特而谦卑。我希望成为希望大使”。
骨髓捐赠身上携带一种得以阻挡HIV的基因突变,移植后本质上让卡斯蒂列霍的免疫系统变成得以抵抗爱滋病病毒。但这种治疗方式本意是要治疗他的癌症,而且蕴含风险,并不适合作为治疗爱滋病通用疗法。
全球第一例根除爱滋病毒的布朗事实上也接受类似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治疗。两人都接受化疗,但仅布朗接受放射疗法。
古普塔说,两个病例都突显,HIV可被副作用相对少的癌症治疗治愈。不过,干细胞移植并不适合大部分HIV感染者,因为侵入性治疗蕴含风险。
现今,HIV病患可以透过每天服药减少体内的病毒量,避免传染给其他人,也可以帮助病患活出健康、有活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