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充满着宇宙,它所包含的一切都处于一盈一亏,不断循环往复之中,它是阴阳两种宇宙力量的消长,无形而有序,代表着至上的自然力量。它也就是所谓的“道”。
“气”的概念无论是其内涵还是外延上都非常丰富,它同“道”等概念构成了中国思想史上最为基本的范畴,由先秦思想家提出后直到清代的两千馀年间绵延不衰,作为天地万物生成的基本元素,体现了古人“万物归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人们沿用至今的二十四节气,气场能量的强弱,都是中华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遵循这种秩序生活、思想的人将会幸福长寿,与这种自然力量和谐的人将会产生大量的“气”。
人们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很多自然常识就是古人对气场的总结,进而形成了许多经验学说。像夏避暑热,冬避寒泠,卧不当风……人类由穴居而变为盖房造屋,规避外界的晦寒暑雨湿,就是为达到这种有序而形的状态,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
因此,人类小气场由此产生,好的气场首先是适合自已。无不适不良之感,身心愉悦安宁,自然在工作、学习、社会交往等方面都会得到良好的发展,身体也会健康,反之则逆。
风水改运的基本原则,在于求得气场的均衡与流转。所谓调整风水布局,就是对特定方位的气场抑强扶弱:气场如果过于强旺,就设法减弱;如果过于衰微,就设法补充增强。
但是,如何决定这个方位是气强还是气弱呢?其中因素多而複杂。介绍几个重要而简单的情况,供大家参考。
面积的大小比例
首先要找出屋宅的中心点,以此为中心,分出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八个方位来(每个方位四十五度)。如果某一个方位的面积超过八分之一,就是气场强; 如果少于八分之一,就是气场弱。
长方形的房子,如果南北短,东西长,北边坎宫和南边离宫的面积必然比较小,能蓄的气少,属于气弱;东边震宫和西边兑宫的面积大、蓄气多,属于气场强。南北长、东西短的房子,就恰恰相反。
L型、U型等等形状不规则的房子,气场分布的强弱度更加悬殊,容易引起家人生活重心的偏差,影响家运。
只有正方形的房子,每个方位的面积都差不多大,所以气场也会比较均衡。这就是为什麽古代风水家喜欢方正的宅第。
房屋造型是凹进或凸出
如面积差不多,造型上的凹凸就发生决定性的影响。凸出的方位,在气场的强弱上要加分;凹进的方位,在气场的强弱上要扣分。
请记住,凸出的宽度在房屋一边宽度的三分之一以内的时候,算作凸出。倘若超过三分之二的话,就不能算是这一边的凸出,很可能要改算成另一边的凹进了。
譬如说,如果北方的凸出超过全边的三分之二,就不能算是北方的凸出,而很可能要看成是西北或东北的凹陷。
房屋面积大小与形状凸凹之间的关系
面积的大小关系到气场的容量,形状的凹凸影响到气场的活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