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吃肉不吃蔬菜的因纽特人,为什么没有坏血病?

1906年至1918年期间,哈佛大学人类学家,同时也是探险家的Vihjalmur Stefansson,曾先后3次探访加拿大北部地区,在那里,他和当地因纽特人(也称爱斯基摩人)一起过冬,同吃同住。

Vihjalmur Stefansson本人
Vihjalmur Stefansson本人

由于地理环境限制,(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大多数时候只能吃到肉类和动物脂肪,比如鸟类、驯鹿、海豹、海象、鲸鱼等等,这些食物为他们提供了一年至少10个月的所有营养,到了夏季,他们才有可能吃一些植物类食物,比如浆果、根茎等等。

然而,和因纽特人一样,Vihjalmur Stefansson却没有因为如此缺少新鲜蔬果的饮食方式,而患上坏血病(维生素C缺乏引起)。

当他把自己的见闻公之于众的时候,受到一些怀疑论者的强烈抨击,他们一方面质疑这种饮食是否健康,另一方面直指可能的坏血病风险,因为不吃蔬菜和水果,可能缺乏维生素C。

为了再次核实,再次深究背后的原理,1928年,Vihjalmur Stefansson和自己的同事Anderson,一起住进了纽约贝尔维尤医院,在医院和监督组的严格控制下,开启了一场轰动一时的“饮食试验”,即像因纽特人一样,全年吃肉和动物脂肪,这一坚持就是1年。

002

在试验开始之前,就有很多专家预测,Vihjalmur Stefansson的饮食中没有新鲜水果和蔬菜,一定会因为缺乏维生素C,而最终患上坏血病。

可超乎众人预期的是:试验结束后,Vihjalmur Stefansson依旧健康,而且身体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地改善(比如思维更敏捷、血压更稳定)。

当然,更别提什么坏血病了,试验结果明确写到:没有任何维生素缺乏症状。

这就难倒众人了,在普适观念中,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C的重要来源,可因纽特人根本常年吃不到,为什么没有因为患上因维生素C缺乏而引发的坏血病呢?

难道这些人的身体结构特殊?难道他们不需要维生素C?其实,这个问题,我和大家一样,一直想知道答案。

下面且听我慢慢说来。

1.缺乏维生素C,确实会得坏血病

003

1536年,法国布列塔尼探险家Jacques Cartier首次发现了坏血病,当时它极度困扰着正在圣劳伦斯河探险的人。

从Jacques Cartier对坏血病的描述中,任何人都能依稀感受到些许恐怖:

“有些人失去了所有力量,无法站立起来……其他人的皮肤上也发现了紫色的瘢痕,然后它们在脚踝,膝盖,大腿,肩膀等处都开始出现,他们的嘴巴发臭,牙龈逐渐烂掉,身上的肉开始脱落了,甚至连牙齿根部也不例外,几乎全部脱落。”

直到1753年,苏格兰医生James Lind才发现并提出,可以通过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来预防坏血病,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真正发挥作用的,正是这些食物中的维生素C。

大约600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类人猿类丧失了(基因突变诱发)从葡萄糖合成维生素C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酶(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而最终失去了自己“制造”维生素C的能力。

这就使食源维生素C变得弥足珍贵,维生素C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也是胶原蛋白形成所必需的物质。

而胶原蛋白,又是构成身体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结缔组织对于体内的结构和支撑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血管。

所以,当缺乏维生素C的时候,只要外面稍微加点压力,血液就可能渗出血管壁,造成出血,这就是坏血病。

一旦患上坏血病,就可能出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伤口难愈合、关节疼痛等状况,严重且长期缺乏也可能致死。

可是,因纽特人却不大需要这些,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这个:

当饮食中的糖摄入量降低时,维生素C的需求量也会降低。

换句话说:高糖饮食,需要更多的维生素C,而低碳水(因纽特人几乎零碳水)饮食,需要更少的维生素C。

2.高糖饮食需要更多维生素C

糖和维生素C的关系很微妙,当你进行传统的高碳水饮食的时候,所需要的维生素C可能也相应更高,这是因为:葡萄糖和维生素C的吸收,存在“竞争关系”。

20世纪70年代,华盛顿大学名誉教授JohnTA Ely,提出了他的葡萄糖 – 抗坏血酸拮抗(GAA)理论,该理论指出体内葡萄糖水平升高,会阻碍维生素C进入细胞发挥作用。

这是因为,葡萄糖和维生素C(抗坏血酸)具有非常相似的化学成分,并且通过相同的途径“Glut-1受体(被胰岛素活化)”进入细胞。

比起维生素C,Glut-1受体更偏爱葡萄糖,这意味着,一旦有“竞争”机会,它会选择糖,而不是维生素C。

就比如,一般情况下,当你的身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细胞会迅速发挥作用,帮你对抗细菌和病毒,胰岛素也会将维生素C转运到免疫细胞中,加大你清除感染因子的能力。

但当你摄取高碳水化合物(比如精制米面糖,在体内会转化为葡萄糖)时,问题就出现了。

体内的葡萄糖大量增多,胰岛素在此时,就会优先允许更多的糖进入细胞,这就直接导致免疫细胞的效能降低。

换句话说:你的血糖越高,维生素C进入细胞“保护你”的能力就越小,为了对抗这种状态,你可能需要更多的维生素C。

2005年有研究就发现:体内过量的糖或葡萄糖,可以抑制对维生素C的吸收。

但是,当你切换到低糖饮食后,即减少高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甚至像因纽特人这样,几乎很少吃到碳水化合物,体内所需的维生素C就会自然减少。

很多人知道,当葡萄糖摄入量大的时候,人体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维生素C作为一种强大的抗氧化剂,能够发挥“抵消”自由基的作用。

当体内糖摄入量过高的时候,你可能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维生素C,来“抵消”被“加量”生产的自由基。

所以,综合来说,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饮食,即高糖饮食,一般会需要更多的维生素C来保证健康。

但像因纽特人这样的低糖饮食,所需要的维生素C并不高,很多人肯定继续困惑:需求量小并不代表不需要啊?!

因纽特人食物中有足够维生素C

004

在大部分人的观念里,维生素C就意味着蔬菜和水果,不吃蔬菜和水果,就会缺乏维生素C。

这是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肉类中也有维生素C,这也是以新鲜肉类为食的因纽特人,为什么可能获得足量维生素C的原因。

005

举个例子,传统的因纽特人很喜欢一种叫做Muktuk的食物,它是白鲸的皮肤,里面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除此之外,哺乳动物的器官中,也含有维生素C。

比如每100克生鹅肝,就含有4.5毫克维生素C、鸡肝含有17.9毫克、猪肝含有25.3毫克、猪心含有5.3毫克、鸡心含有3.2毫克。

2002年,一篇题为《因纽特人传统食品和妇女饮食中的维生素C》(Vitamin C inInuit Traditional Food and Women’s Diets)的报告研究中,阐述了加拿大北极因纽特人的37种传统食品的维生素C值。

结果显示,每100克生鱼籽中,含有平均约49.6 mg的维生素C,驯鹿肝平均约含有23.8 mg、环斑海豹(肝)约为23.8mg、生鲸鱼皮则为31-36 mg……

在另一项研究中,还清晰得对比了因纽特人部分饮食中,生熟食物的维生素C含量变化。

可以明显看到,生肉中的维生素C含量,要高于熟肉,这是因为加热过程会使得部分维生素C氧化损失掉,而传统因纽特人是很喜欢吃生肉(现在吃生肉有风险,不建议模仿),或者把肉做成半生不熟的状态(5成熟的牛排)来吃的。

综合这些数据和现状,研究人员最终估计:在夏季,因纽特人每天可以平均摄入11-118毫克的维生素C,如果再算上白鲸皮(Muktuk)这种优质来源,则可以多摄入50-100毫克。

美国农业部建议维生素C摄入量至少为75-90毫克/天,最多2克/天。

因此,综合上述所论,维他命C其实可以从肉类摄取得到,虽然生肉的维他命C含量更为多,但是在新马这一带的赤道气候,其实并不太建议吃生肉,以免有食物中毒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