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80年老字号
香脆Roti Kok 勾起童年美好回忆

A说到槟城,许多人就会想到槟城代表性美食之一叻沙,或是前往新关仔角找寻各种美食。来到马六甲,只会去旅游圣地“鸡场街”?

但你知道吗?除了马六甲鸡场街,有一家传统老字号面包店隐藏在马六甲里的华人新村,它历史悠久,已传承了四代。每一天下午都可以在新村街上闻到阵阵面包飘香。他们除了售卖白面包之余,也会制作面包干(Roti Kok)。对于早期的人,通常是一杯Kopi O搭配“Roti Kok”就已满足。

琼源香出产两种不同的Roti Kok,任君选择。
琼源香出产两种不同的Roti Kok,任君选择。

在马六甲和南马一带的居民,并不陌生他们家的面包,当提起面包干(Roti Kok),也有人称为硬面包。他们必定联想到距离马六甲市45分钟的车程,设立于马接峇鲁新村(Manchap Baru)里的老字号琼源香面包饼干厂。

这家店已有80年历史,并且传承四代,古早味面包承载几代人的回忆,已成为当地人的好口碑。他们的Roti Kok成为马六甲的特产之一,前来的游客都必定购买上几包回去当手信。

全家出动 制作严谨

面包厂历史悠久,由已故创办人潘先逢于1935年创立,之后传承给儿子已故潘正波,接着进入第三代孙子潘家民和第四代曾孙潘在辉(26岁)。现在的面包厂是由潘家民和潘在辉一起打理。

第三代潘家民(后者)与第四代潘在辉(前者)一起打理,每天都会烘烤新鲜的Roti Kok。
第三代潘家民(后者)与第四代潘在辉(前者)一起打理,每天都会烘烤新鲜的Roti Kok。

每天都是以新鲜出炉的面包制成的Roti Kok,每一天在早上7点,可说是全家总动员一起下手去制作面包。从过筛面粉、揉面团、把面团搓成长条状,再把面团切成粒状,把面团排在炉盘上,让面团发酵,发酵后送去电炉烘烤。

面包干非常方便、香脆可口,是很多人都喜爱吃的。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很多人对于Roti Kok都很陌生了。也有人会对Roti Kok的第一印象是,误会面包干是过期、吃不完的面包制作而成的。

第三代老板潘家民表示:“我们琼源香坚持不售卖过期、不新鲜的面包制成的面包干!因此我们选择开放式,给游客、学生前来观看制作面包干的过程,并不是使用过期的面包制作成。”

他们制作的手工条状面包干,不仅不会硬绷绷,还很脆口。不仅是华人的最爱,其他种族也爱,他们都为它取名不同的名字,如Roti Tongkat、Biscuit Balak。新鲜香脆可口的Roti Kok配上一杯热腾腾的咖啡,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呢!

这是旧式的柴炉,如今,已改用电炉烘烤。
这是旧式的柴炉,如今,已改用电炉烘烤。

不是剩货绝对新鲜

琼源香Roti Kok有分为无糖和有糖,无添加任何的防腐剂。而前者无糖深受年长人士喜爱,已成了当地人最有人情味的下午茶点呢!

80年历史的老字号,不只是售卖面包干,还有传统的条状白面包,每天下午3点准时出炉。一些顾客最爱在面包新鲜出炉时候,还没烘成面包干的白面包购买回家,尤其是搽上加央和牛油,味道堪称一流,深受许多人的喜爱。

“早前还是保持传统的方式制作面包,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都改用电炉烘烤面包。不过还有保留早期烘烤面包的旧柴炉,让前来参观的游客、学生更加认识早期的传统烘烤面包。”

第四代潘在辉说:“我们保留一切的原料,因为我曾祖父曾交代我祖父一定要传承下去,要保持原料,也不能终止这行业。”

新鲜出炉的白面包搭配加央、牛油和咖啡,味道堪称一流。
新鲜出炉的白面包搭配加央、牛油和咖啡,味道堪称一流。

免费试吃 欢迎参观

非常好客的他,时常都会提供免费的Roti Kok给参观者吃。“凡是前来参观面包厂的外地人、游客、学生,我都会讲解如何制作面包的过程,也带领他们观看早前使用的传统旧柴炉,希望借着以教育性方式进行,让更多人知道传统的柴炉。”

通过将面包烘干,加上其他原料,制作而成的面包干。店家会把面包撕成条状后,放入烘炉内烘一段时间。“一边是无糖,一边是有糖,我们有糖的面包干,并不是撒上糖粉,而是煮糖浆,在使用机器把面包干和糖浆一起混合。之后会再度放进烘烤,直到隔日早上冷却就可装入袋了。”

新鲜出炉的白面包,散发出一股香味。
新鲜出炉的白面包,散发出一股香味。

由于经常面对人手不足的问题,员工都是兼职性的,因此工厂兼职大多数是附近的家庭主妇。而潘在辉身兼多职,除了制作面包、管理业绩、工厂督工还包括送货。

不过对他们来说,传统老字号不仅是一个招牌,也是传承对先辈的敬意和手艺。潘在辉说:“尽管面对人手短缺,我们就少量的制作,也会维持曾祖父传承下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