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 51:
隔着荧幕 仿佛能闻到美食镬气

交谈中,姚月兰根本停不下来,忙着为顾客炒出一碟香喷喷的炒粿角。
交谈中,姚月兰根本停不下来,忙着为顾客炒出一碟香喷喷的炒粿角。

炒粿角是槟城著名的美食之一,也是潮州人的传统小吃,而粿角其实就是潮洲从广东的炒萝卜糕演变而来的小吃,在茶餐室、小贩中心或路边摊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

槟城这三姐妹继承了老父54年的厨艺,不仅保留了传统的老味道,更多的是让传统的老厨艺继续传承下去。

在槟城姓王公司后,小蓬莱茶室前的姚氏姐妹炒粿角,可是当地街头巷尾著名的档口之一。目前祖籍潮州揭阳三姐妹,即姚月云、月英和月兰继承了父亲的手艺,也保留了潮州传统美食的文化。

继承老档 传承父志

姚氏三姐妹早年前接下老父的档口,由月兰负责炒粿角,月云和月英则负责端食、收钱及清洁等工作,三人各司其职,齐心协力经营这小档口生意。

姚月兰披露,父亲自1963年开始在王公司后开档做生意,小时候总是跟随着父亲一起开档做生意,看着父亲炒出香气四溢的粿角时,总是特别羡慕父亲这一手好手艺,便嚷着要学炒粿角,将来也要开档做生意“赚大钱”。

她笑称,年幼天真的想法竟成了当下的原动力,她也很快掌握父亲独创的酱油炒粿角的诀窍,但却没有想象中轻松,不仅仅要耐得住日晒雨淋,还有许多忙不完的琐碎工作,却没能“赚大钱”。

但值得欣慰的是,她们都牢记父亲常叮嘱的一句话:“要炒得好,顾客才会回头!”,事隔多年,她们的坚持成功留住了多年的老顾客,也让许多第一次尝试的老饕竖起大拇指赞好!

03小小佐料 促成老味道

炒粿角和炒粿条的炒法大同小异,而炒粿角的独特之处在于将白粿切成小块后入锅翻炒,过程中逐一加入豆芽、韭菜、菜脯碎、魚露、醬油及鸡蛋等佐料,火喉的掌控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粿角是由粘米制成,在古早时候的粿角是用家里制作的“菜头粿”(萝卜糕),并将边角切丁炒制而成,所以才演变成今日的“粿角”名称。

姚月兰强调,别小看小小的菜脯,它可是炒粿角最重要的配料,尤其是一条条的潮洲菜脯香味更佳,虽然价格比较贵一点,但经过热油爆香的潮洲菜脯口感更是无可取代。

姚氏姐妹炒粿角外酥内嫩,不仅够味,而且不油腻、嚼劲Q弹,加上豆芽的酥脆、韭菜的香气,还有两片香蕉叶铺底,绝对让人食欲大开!

食材方面必须是新鲜上等好食材,特别是猪油、韭菜及菜脯一定要新鲜,加上父亲传授独特的酱油配方,才能炒出一碟口感十足的炒粿角。

“其实炒粿角就是潮洲从广东的炒萝卜糕演变来的,据说当初移民南洋的潮洲师傅,结合本地的调味手法,加入黑酱油和辣椒酱拌炒,加上各类蔬菜,才创造另一种南洋独特风味的面食。佐料方面,只要以猪油炒蒜茸、菜脯和韭菜已经足以调出粿角的美味,另外就是火喉要控制得当就可以了。”

各州粿角 口味大不同

不得不提的是,槟城和他州属的炒粿角(有者则称之为炒萝卜糕)的制作方式大同小异,但烹煮调法则各有各精彩、各有各特色,特别是古晋的炒粿角的传统炒法是不加豆芽或韭菜,更没有其他配料,只是单纯将粿角爆香,惟口味方面则分为甜和咸两种。

提及制作方法,咸口味的粿角在炊蒸之前必须加入红葱、虾米、盐及少许味精;而甜口味的则是以红豆沙或芋泥为馅,程序较为琐碎。

以前大多数是由潮州人经营炒粿角生意,由于渐渐广受好评,如今槟城各地都可见有各籍贯小贩摆档。然而,姚氏姐妹则保留40多年来这种潮汕乡土小吃的古早味,坚持遵循古早味,广受顾客群的青睐。

据观察,姚月兰将粿角在平底圆锅上翻炒,再加入潮洲菜脯撒、酱油、蒜茸和鸡蛋,先以文火炒热,再武火炒香,随顾客口味加入适量的辣椒,起锅后盛在铺有香蕉叶的碗碟上,香气诱人的炒粿角即大功告成,过程只需短短的十分钟左右。

询及家庭状况时,她侃侃而谈,共有9兄弟姐妹,自小就随着父亲一起开档做生意,最初是卖豆浆,直到后来某天不幸遭遇车祸,档口被车子撞毁,断了收入来源,生活也陷入拮据。

为了一家大小的生活,父亲只好重新振作,尝试转卖炒粿角,日子久了,也渐渐摸索出一条门路来,更成功掌握炒粿角的要诀,生意才渐渐有了起色,生活也渐渐安稳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