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寻根(7)
广西岑溪米粉 让你魂牵梦绕的美食

广西美食——岑溪石磨米粉,是一种你吃过后,能日日夜夜都“牵挂”着的美食。
广西美食——岑溪石磨米粉,是一种你吃过后,能日日夜夜都“牵挂”着的美食。

米粉在中国南方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日常食品,比较有名的北有陕西汉中的面皮;南有长沙米粉、桂林米粉、广东河粉,海南的海南粉;西有云南米线……都是当地人日常必不可少的美食,也是款待客人的特色小吃。  
米粉的做法大同小异,一般都是将白米浸泡后打磨成米浆,然后再蒸制而成,当然具体到各地,就有一些小的差异,磨浆和蒸制方法的不同会影响米粉的质量和口感,加上各地不同的水土条件、烹制方法和调制食用方法,就有了各自鲜明的地方特色。

米粉过去常用竹子或木制蒸笼蒸制,现在则大多用铁皮或用不锈钢做成的平底蒸锅制作,做好的米粉因米浆的浓稀和多少有厚有薄, 形状有圆有扁,有粗有细。

在广西梧州的岑溪市有许多特产,当然也有很多美食,有一种岑溪人家家户户几乎天天食用,也是远走他乡的岑溪人隔一段时间会魂牵梦绕,想起来垂涎欲滴,寝食不宁的美食——岑溪石磨米粉。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会举办岑溪米粉节,这是当地民间的传统节日。所以,只要进入农历五月的第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米粉、吃米粉。久而久之,五月初一日就演变成岑溪米粉节。

原料简单制作精细

岑溪米粉相传源于春秋战国时期,龙母的诞生地——岑溪大竹村的老百姓在龙母放归养大的五条小龙回大海时,用上好的白米,精心加工成雪白的米粉,沿河投进江里,让小龙品尝民间美食,此后历代沿袭,形成风俗。

不说不知,制作岑溪米粉关健在于其传统工艺及水质。首先,岑山溪水为制作米粉提供绝好的水质。
次者就是选米,米首选晚禾,如是早禾蒸出的粉就大打折扣了。三就是其工艺,所谓三磨一汤是绝招。半夜三更起床,几十斤泡好的白米,要经粗磨、细磨、精磨才能蒸粉,这样蒸出来的粉用手拿着扭抟都不会断。

据说米要选岑溪当地大坡镇特有的糙米,因为如果选用平常白米制作,米粉的柔韧性不好,易断裂;“蒸”指的是将石磨磨好的米浆放进锅里蒸制,此时时间和火候的控制非常重要。蒸久了,米粉会失去嫩滑的口感;时间短了,香气淡,柔韧性也不好,只有掌握的恰到好处,米粉才爽滑的有“嚼头”。

虽说制作石磨米粉的原料看似简单,只要米、水、油, 但制作却繁琐精细,要选米、浸泡、石磨、蒸制、凉挂,每道工序都要精准,否则味道都会大打折扣。

配搭卤味停不了口

广西岑溪人吃米粉时常会搭配相关卤味,如卤烧鸭、白斩狗、猪隔山、炸卤猪头皮等等,再配上紫苏叶,口感会更佳。

对于大马读者来说肯定会觉得很莫明?当眼前一盘雪白的粉条看似猪肠粉又像粿条的面食端了出来,热情如火的侍候着饿狼传说中的顾客群,这是发生了什么事呢?

说到底这就是所谓的地道,传统和正宗的中国各民族美食文化了,它代表了中国民族的特色,其中更代表了个人的创意,族群的威望和国家的骄傲,无论是潮州粿条,广西米粉还是广东猪肠粉,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各领风骚,各有千秋的努力去延续着薪火相传,文化传承的使命与工作,这是作为后代的我们应该赞扬和学习的一件大事!

特色猪头肉胃口大开

岑溪人制作加工猪头肉有独到之处,皮与肉之间总是藕断丝连的,且色香味美俱全。常用麻油、葱、姜末、辣椒、紫苏、料酒、酱油、芝麻、胡椒粉等作为佐料。

猪头肉在装盘上桌时,对肉块的排列错落有致,同时对肉色也讲究靓丽,肉色要求呈金黄色且又晶莹油亮,猪头肉盘内让红、白、紫、青等各种颜色点缀其间,一盘色香味美的猪头肉端上桌面,就是一道亮丽的景色呈现在食客的眼前。闻其气味醇香浓郁,沁人肺腑,顿觉满屋飘香。令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

猪头肉制作方法:

材料:猪头肉1500克、红辣椒20克、蒜米20克、姜20克
调味料:酱油2汤匙、五香粉1汤匙、糖1茶匙

做法:
① 辣椒去蒂,洗净;
② 蒜头和姜洗净剁成蒜茸备用;
③ 将辣椒、蒜茸、酱油、五香粉和香油混合制成调味料;然后用调味料把猪头肉腌制30分钟。
④ 烧沸水锅,把腌制的猪头肉放入滚水中浸至仅熟,以筷子能戳入为熟度,捞起,随即放入冷水盆中浸片刻,捞起吊干水分;
⑤ 烧热炒锅,放入油烧至滚,把猪头皮放入热油里炸金黄色,油光发亮即可捞起砍件食用。
⑥ 然后将熟猪头肉切块上碟与佐料同上桌即可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