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 78:
传统炭炉恐失传 他还在坚守老业

方锡通及亲属继承传统炉厂这门老行业逾50年。
方锡通及亲属继承传统炉厂这门老行业逾50年。

在80年代之前,也是煤气炉还未被人们广泛使用的年代,传统炭炉便是家家户户主要的烹饪炉具,炭炉在烹飪上更能煮出独特的美味,尤其适合用来燉汤,而在华人的传统文化上,例如新居入伙及新年,使用炭炉被认为能带来吉祥及美好寓意的兆头。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追求省时及便捷,对炭炉的需求也渐渐缩小,以制造炭炉为生的工业,加上制作炭炉工作环境辛苦,面对需求缩减及无人继承的窘境,炭炉制造业恐后继无人。

被岁月带走 仅剩三家

怡保江沙路振发炉厂第二代传人方锡通披露,在他出生前,父亲是制造树胶器皿,后来才转换制造炭炉,迄今已超过50个年头。目前有叔叔和一些亲人,一共3户家庭在炉厂帮忙。

他说,在80年代可谓是炭炉业的高峰期,单单是附近一带就有6户人家从事这行,但是到了90年代后,炭炉制造业开始渐渐萎靡,其中3户人家也因此放弃这行当而另谋出路,其余这3户则以家庭式经营。

“1990年之后,进入电子科技的时代,厂家大量生产各类电器,导致传统炭炉业陷入瓶颈,3户坚持不下去的就换跑道,往别的领域发展,剩下的另外3户也缩小规模,改成家庭式经营,继续采用传统烧窑方式制造炭炉。”

他透露,这传统老行业也面对其他挑战,尤其市场低迷,成本却不断调涨,赚取的利润微薄,甚至面临被迫搬迁的问题,因此即使他想要扩充,也变得有心无力,碍于种种挑战只能家庭式小本经营。

甚至试过被人投报,指这里环境卫生问题,特别是烧窑散发的浓烟,政府环境卫生部也多次登门调查检举,接获传票。

01

艰苦环境 无人愿继承

他感慨万分说,时代的进步和快速的转变巨大,以前传统家庭的生活方式已截然不同,如今还使用传统炭炉烹饪的家庭寥寥无几,以制造炭炉为生的工业更是屈指可数,除了市场需求大大缩减,时下的年轻人也不愿继承这行,传统制造炭炉苛刻又辛苦的环境,导致许多年轻人却步。

他说,传统炭炉制造厂的设备非常简陋,老旧的锌板屋顶架起的板屋,一踏进去即感觉格外酷热,特别是烧窑周围的高温更是让人受不了。

他苦笑说,只有他们长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练就一身铜皮铁骨才耐得住酷热的高温,尤其是要推着手推车进出烧窑搬运炭炉,这样的苦头连外劳也不想承受。

无可否认,人们为了追求便捷又省时,以及清洁卫生问题而选择煤气炉或电子炉,舍弃使用传统炭炉。传统炭炉生火不易,燃烧后还散发的炭末和黑烟,导致现代人纷纷放弃使用传统炭炉来烹煮食物。

注入新元素 方便移步

他说,现在前来选购炭炉的顾客,大多数是开店做生意的餐饮业者,讲究煮出一种无可取代的美味;或是新居入伙、喜庆佳节时,传统的华人家庭才会购买炭炉,因为他们相信炭炉生火等驱走霉运,带来好运和吉祥。

他表示,早期的炭炉是以黄土制作,呈圆柱形,中间则是保留一个空心,以叠放木炭的一个小空间,炭炉下侧前部则有一个小出口,这就是小炉门。

这小小的炉门可是控制火候至关重要的一环,把炉门关闭可以避免木炭烧得太快,火势太猛;木炭快熄灭时,即打开炉门,用扇子对着炉门搧一搧,木炭即慢慢燃烧起来。

此外,为了方便移动炭炉,他们在制作方面做出了改进,包括用木架子架起了炭炉,也有用铁皮把小小的炭炉镶起,加上一条细长的提把,就像提水桶一样,即使木炭烧得火红,也可以轻而易举提起炭炉,移到另外一处。

看似简陋的炭炉,既没有炫丽的外形,也没用华丽的包装,但方氏家族却是花尽心思制造,用汗水和劳力换来的成品,还要面对时代转换的打击,制造炭炉行业日渐式微的当下,仍坚持捍卫这老行业,当中的辛苦是外人所无法体会的,这种刻苦耐劳让人悠然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