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神像 老手艺香火相传

叶寿溪师傅当年无师自通学会雕刻,而这尊惠泽尊王像乃是他最为得意的作品。
叶寿溪师傅当年无师自通学会雕刻,而这尊惠泽尊王像乃是他最为得意的作品。

供奉神像是华人传统文化之一,木雕的神像不仅是虔诚的信徒的寄托,也是雕刻师傅精湛技艺的艺术品。木雕作品随处可见,尤其在庙宇里,圆柱和神像都是木雕师傅一点一滴慢慢雕刻而成的。

以前木雕盛行时期,很多人也都喜欢木雕的装饰品,衣柜、窗台、门梁随处可见,但是后来渐渐的被钢骨水泥机械化的产品取代,木雕业也显著式微了。

现年70岁的木雕师傅叶寿溪,出生于中国的福建南安。在他12岁时即漂洋过海到槟城扎根,转眼已过了58年,当初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如今已是白发斑斑的老师傅。

木雕讲究神韵

年轻时的叶寿溪是一名普通的经营服装生意商人,直到中国文革时期,漂洋过海的华人越来越多,但当时中国时局动荡不安,想要从中国引进当地的神像却苦无门路。

基于这个因缘,他才决定亲手雕刻神像,以便家中的香火可以袅袅如昔。然而,他对雕刻毫无经验,根本无从下手,木雕师傅又不愿赐教,让他一筹莫展。

在苦无对策之际,他不甘就此放弃,唯有自己一点一滴去揣摩他人的雕塑作品,慢慢研究雕刻的技巧,经过一番苦心专研下,终于成功雕刻出生平第一座6寸高的神像,他永远记得那年他25岁。

在无师自通的情况下,叶寿溪的雕刻技术也越来越精致,雕刻的神像栩栩如生,身边的亲朋戚友都纷纷要求他雕刻各种各样的神像,自此他也就全心全力投身于木雕这行当里。

从事木雕行业40多年的叶寿溪,他的作品多不胜数,小至只有3寸左右的神像,大至比成人高的神像,连牌匾、印章、堂号、神祖牌、家具和人像等都难不倒他,特别是在1998年时,他更是突破性以塑料雕刻出一座巨型的大伯公雕像。

也恰恰如此,许多喜好雕刻的人都慕名而来,向他讨教和学习,而他也从不吝啬把精湛的手艺传授出去,同时他也喜欢和人分享心得及切磋手艺。

他阐述,一路走来他并不是每一步都是那么的顺利。随着科技的发达,雕刻业也备受机械化的产品打击,加上木雕神像的需求量骤减,他曾一度转行。

他说,由于环境所逼,他不得不另谋出路以维持生计。在放下木雕神像之后,他转而投身家具雕刻行列,随客户的意愿,把原来单调的木制家具,包括桌子、椅子、橱柜等家具加工,让它们不仅实用,而且更增加收藏的艺术价值。

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突破了事业的瓶颈,也在木雕行业里开拓了他事业的另一番新天地。不得不提的是,许多客户为了缅怀日夜思念的祖先,特意要求叶师傅按照他们的照片,雕刻出半身的木雕人像。

木雕神像任何的一个步骤都很重要,不管是雕工、上色都绝不马虎,而叶寿溪师傅的手艺细腻,连木雕神像的官服图案也精雕细琢。
木雕神像任何的一个步骤都很重要,不管是雕工、上色都绝不马虎,而叶寿溪师傅的手艺细腻,连木雕神像的官服图案也精雕细琢。

他强调,木雕人像最讲究的是神韵的生动,每一个雕刻的工序都不能假手于人,尤其上色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一旦拿捏错误,木雕的人像将失去神采,功亏一篑。

叶寿溪对每一个细节都要求特别严谨,一丝不苟的对待他的每一次创作,也因此他的作品更受客户的青睐和肯定。

招生传承手艺

不仅如此,叶寿溪对于雕刻刀具的要求也特别讲究,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他多年的雕刻过程中,他使用过逾百种各式各样的雕刻刀具,惟他特别注重的还是磨刀的功夫。

他透露,刀的锋利与否,将成就作品的细腻度,但是更重要的是注意安全,他曾在雕刻时不慎严重割伤手指,导致中指和食指必须缝上好几针呢!

有好的手艺,也要有好的工具辅助,才能雕刻出好的作品,因此叶寿溪师傅会亲手打磨锋利无比的雕刻刀,雕刻起来自然顺畅无阻。
有好的手艺,也要有好的工具辅助,才能雕刻出好的作品,因此叶寿溪师傅会亲手打磨锋利无比的雕刻刀,雕刻起来自然顺畅无阻。

他不时强调,传统手艺需要有人传承,所以他愿意传授手艺给下一代,哪怕他们将来的技艺更胜一筹,他也愿意向他人讨教,秉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和精神。

数年前,叶寿溪开始招收各地的学生,年龄介于20至50余岁之间。此外,他也受乔治市世界遗产机构邀请到校园里展示及指导学生雕刻的技术。凭着细腻又精致的手艺,更吸引友族同胞向他学习雕刻的技巧。

思想开明的他说,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在收徒就要摒弃以前老师傅的做法,更不会强制要求学生按照传统的方式学习雕刻,他只是从旁辅导,让学生有更多发挥创意和想法的空间。

“时代不一样了,以前当学徒主要还是考验耐性,通过长时间的打杂工作来考验学徒,没有一年半载也不会有机会学习技艺;这一套在现今已经不适合了,如果再用这种方法,应该不会有人想来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