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希治心病27: 退休父亲沉默无人陪

2

钟洁希,
您好。我的父亲今年62岁了,是位退休人士。
自从父亲退休后,他整个人就变得很孤独,整天都坐在电视机面前,也不多说话。我是个独女,我和先生白天都忙于工作,每天都很迟才回到家。孩子在家也忙于功课,母亲又过早离世,基本上没有人陪伴着父亲。
为了这件事,我和先生商量过要把父亲送到老人院,可是又怕伤了他老人家的心。钟洁希,我们想征求您的意见。
刘女士

借友情排解退休烦闷

刘女士,
“老年孤独症”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人际关系出现了转变,接触的人群少了,朋友少了,孤独也就会悄悄的进入他的生命里。

退休,也表示说人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有些人在退休后,生活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心理上的变化更不可忽视。

很多“老年孤独症”患者常常认为自己年纪大了,不中用了,生活失去目标和活力,渐渐的就和社会脱节,整天沉溺在孤独的个人世界里。他们已没有兴趣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只有在家等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消极和自闭是他们常见的表现,不爱说话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症状。

刘女士,像你父亲这样的情形,我建议你带他参与一些乐龄人士的社团活动,比如健康生活营、乐龄文娱活动等。希望透过这些活动,能够让你父亲重新投入社会中,结识新的朋友。

老年人要培养合群的习惯,最好能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交友圈。印度诗人泰戈尔也说:“多和朋辈交游无疑是医治心病的良方。”交友,是第一件要做的事。

爱因斯坦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人生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每天无所事事,或生活漫无目的,很容易诱发许多的心理疾病。所以,我建议你鼓励你父亲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让身体活动活动。广州有一个报道说到:“活动让人长寿。”有位80多岁的老太太,自己一个人独居,自己种菜自己煮,自己照顾自己。如今她活动自如,全身无病痛,还健健康康的活着。

除了身体的活动,脑力的活动也不可偷懒。有研究显示,多玩智力游戏可以减低患上老人痴呆症的几率。我建议你让你父亲学习一些他不曾接触的新玩意儿,让他培养一些新的兴趣或爱好。这样,可以让他的大脑有一些新的刺激,减缓脑部的衰退。

活到老,学到老,心境年轻,退休生活也能充满活力。
活到老,学到老,心境年轻,退休生活也能充满活力。

我认识一个70岁的“年轻人”,她每天的生活依然充满活力。说她年轻,是因为她从来不承认自己“老”。她在50多岁退休后,才开始学习中医和营养学。她在大家面前,是个活生生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榜样。如今她依然天天研究医学,天天医病救人,生活很充实。

刘女士,其实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让你的父亲感受到爱。爱是生命力量的源头。在荷兰,许多乐龄老人的养生之道,就是深情的“拥抱”。拥抱是一种表达感情,表示亲昵和爱意的肢体语言。心理学家表示,经常拥抱爱人、亲人或朋友等,能够让老人的情绪变得稳定,并能驱走孤独、沮丧和孤独感,对老年人的心灵是一个很好的安慰。就如台湾作家杏林子所说:“人间之可爱,就在于它有情有爱有牵绊。”

至于你说该不该送你父亲到老人院,我建议你先征求他老人家本人的意见。如果他不愿意住进老人院,强求只会带来不愉快的结局。友情使喜悦倍增,悲哀减半。我建议你为他安排一些交友的机遇,因为当他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后,很自然的,他就会越来越开心,生活也会增添许多乐趣。

人生,其实是学会淡漠痛苦,抓住幸福时刻的艺术。每一个人会老,但是身体虽老,心境可不要老。

有一位90多岁的台湾布道家,在他的一生中没有“退休”两个字,因为他知道他所做的工作是何等有益义。直到他离开人世,他都不曾停止工作,精神可敬可嘉。
刘女士,但愿你的父亲早日走出孤独,找到生命的意义。

pic Jesse
钟洁希博士
Dr. Jessie Chung, ND,MD
Naturopathic Doctor(ANMCB), Doctor of Medicine, MBA(Unisa), CMD, HMD, CNC(USA), BSc(OMI,USA)
◎考获美国自然医学公会自然医学医生资格
◎中国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癌症专科)
◎澳洲南澳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美国夏威夷东方医药学院中医学士学位
◎马来西亚顺势疗法研究与教育学院自然医学学士学位
◎考获美国合格营养顾问执照(美国营养顾问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