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中国美食
你敢吃兔头吗?

俗语有云:“去到中国不上长城非好汉”一样的道理,若你去到了成都不吃兔头,就等于你没来过成都……
俗语有云:“去到中国不上长城非好汉”一样的道理,若你去到了成都不吃兔头,就等于你没来过成都……

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四川省会成都的市郊的双流县,一位姓陈的女工人,开了一家炖菜小馆贴补生活。一天,她把儿子爱吃的兔头在麻辣汤锅里煮,结果成就了一道被称为“老妈兔头”的菜。

兔头大受欢迎,于是陈老妈把自己的饭馆也改名叫“老妈兔头”,现在已经成了四川最有名的兔头饭馆之一,模仿者从中全国各地涌现出来,这家饭馆只好挂起告示,声称自己才是“只此一家”的老妈兔头饭馆,警告顾客自己别无分号。

在北京,有一家专卖兔头的饭馆,叫“老街兔”。饭馆的大厨苏勇说,自己烹饪兔头的技艺是得自70多岁的陈老妈亲传。

戴塑料手套吃兔头,吃起来方便好多。
戴塑料手套吃兔头,吃起来方便好多。

新手试吃·桌上放图解

作为“兔头专家”,苏勇说每天要供应3000个兔头。经常,寒风肆虐的天气里,会有好几十个捂得严严实实的人,在苏勇的饭馆的外卖窗口,排队买兔头。

在店内,用餐的顾客们则在观看一段录像,内容是解说如何吃这种拳头大小的兔头。片中主角是热情的主厨苏勇,他掰开兔子的嘴,把下颌从头骨上撕掉,然后又把下颌骨拆成两半,吃掉上面多汁的肉。

为免顾客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每张桌上还有带图解的小册子。

苏勇堪称兔头的鼓吹者,他的饭馆吸引了很多名人,也招徕了不少普通顾客,他举着半块小颌骨,解释说这块骨头可以用来当做签子,用这块门齿挖出眼睛——也就是这只兔子灵魂的窗口。

“兔头有两种口味:麻辣和五香,尝起来很像鸡腿肉。”苏勇演示说,眼睛、脑子、舌头和柔软的上颚是最美味的部分,更重要的是质地而非味道。

其实,兔头这种食材并不新奇,它原是一种街头食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像许多传统菜色一样,从外省渐渐蔓延到中国的大城市。

这样的潮流也同样促进了饮食文化的复兴,大厨们恢复了消失几十年的菜式。许多地区的特色菜以特许、授权和剽窃的形式在不同的城市传播。

北京市区的老街兔饭馆桌上提供小册子,图解怎么吃兔头。
北京市区的老街兔饭馆桌上提供小册子,图解怎么吃兔头。

贫穷吃法成现代习俗

中国人是从何时开始喜欢上吃动物的头?这个问题没人能说清。毫无疑问,它最早是农民的食品。当时肉食还是珍稀昂贵的菜肴,所以普通人渐渐养成习惯,吃富裕阶层不要的部位。

另外,再加上一再发生的饥荒,导致许多被西方人认为奇怪的菜肴出现在中国人的菜单上。当然,其他地方也有人吃动物的头,但通常都被弄得看不出原形才上桌。

猪头、羊头甚至是狗头在中国都有人吃,但真正的“三巨头”还要算鱼头、鸭头和兔头,每一种都有专门的饭馆。

鱼头拥有最悠久的历史和最广泛的接受程度,至少部分是因为鱼类不是哺乳动物。饭馆提供各地调料,从中国东北部重口味的酱油调料,到湖南和四川省流行的辛辣调料,再到南部沿海常见的葱姜调料。

一般上,所用的都是宽大多肉的胖头鱼,有很多东西可吃,一个头足够两人吃的。尝起来是什么味道呢?鱼头不太像鱼,周围有很多小骨头围着,鱼脑和眼睛很入味,被一些人视为佳肴。

↓↓↓↓↓ ↓↓↓↓↓
更多《劲爆头条》看这里
劲爆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