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上学路3:
穿越400公尺黑暗山洞
提火把照亮求学路

清晨5点,12岁的罗琼拉着8岁的弟弟走出家门。她从屋外的柴垛中拾掇一把干玉米秆,单手抱在胸前,低头拍了拍书包里的两个饭盒——各装着约一小碗的白米饭,学校没有加热的地方,他们只能在中午一小时的休息时间里,用冷饭充饥。

“都带了,走吧。”爬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姐弟俩在一个大山洞前停了下来,罗琼熟练地将玉米秆折断、点燃,拉着弟弟开始穿越一个长长暗暗的山洞。

孩子打着火把上学,渴望走出大山的难辛求学路。
孩子打着火把上学,渴望走出大山的难辛求学路。
穿过山洞之前,要先走一段半小时的崎岖山路。
穿过山洞之前,要先走一段半小时的崎岖山路。

摸黑翻山 害怕也要上学

这里是中国贵州省长顺县打召村,上学的路有多辛苦,看看村里的小学生就知道,他们每天不仅得走6公里的路才能到达学校,甚至为了穿越400公尺长的黑暗山洞,还要自己做火把。

每天清晨,小朋友成群结队翻山越岭,40多名小学生一个挨一个,走在崎岖不平的山洞里还得拿着火把,看来实在辛苦。一名一年级学生说,“每天穿这个洞会怕,但山洞的那边是学校。”

打召村属于长顺县管辖的较边远村落,村内唯一一所学校打召小学,在山的另一头,地处山坳里,两地距离至少5、6公里。
在校就读的230名小学生,分布在周边5平方公里的23个村民组中,他们中大部分人每天清晨5点就必须起床,摸黑翻山上学。

孩子们的午餐——冰冷的白饭,只求一饱。
孩子们的午餐——冰冷的白饭,只求一饱。

下午3点半,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三三两两走出校门,走进大山深处。40多个学生聚在一起,朝距学校半小时路程的山洞走去,那是他们每天的必经之路。

40多个孩子走到洞口,将早已准备好的干玉米秆折断,用石头砸扁砸碎,捆扎成束后点燃,一个个简易火把成为了孩子们穿越山洞的照明工具。

一时间,一条由40多个火把组成的长龙,向山洞深处缓缓前进,漆黑山洞里,岔洞密布,洞中许多地段非常湿滑,仅容一人弯腰通过。

每天带着8岁大的弟弟往返其间的罗琼,稚嫩的脸上此刻一片沉着,不断地嘱咐弟弟与小伙伴不要嬉闹。他们最大的16岁,最小的仅有4岁半。

记者当天没能见到学校年龄最小的学生杨朝宁。为了让学校减少责任,杨朝宁的父母与学校签订了一份“安全协议”,协议大意为,在上放学路上发生安全事故,学校无责。

此事经媒体报导后,当地政府决定斥资20万人民币,把电线接到山洞里,点亮这群学生的求学路。

40余名孩子在山洞前让记者拍照,今后长大了,不忘这山这洞和这段上学路。
40余名孩子在山洞前让记者拍照,今后长大了,不忘这山这洞和这段上学路。

—————————————-
湖北省
女童举火把独走40里山路上学

在中国,还有好多偏远山村的孩子,也是打着火把去上学。在湖北省的11岁女孩姚耀珍就是其中一个。媒体称他们“火把孩子”;网民评论说“政府欠他们一条上学路”。

早上4点半,她从睡梦中醒来,顺着阁楼的木梯下到一楼。窗外还是漆黑一片,寒风掠过已经开裂的木门,她揉了揉惺忪的眼睛,打来热水开始洗漱。

小姚是湖北利川市团堡镇大洞中心小学3年级的学生,学校提供住读,每逢周末,她就回家拿生活用品。星期一早上,要步行5个小时,40多里的山路到学校上课。

简单洗漱后,小姚在灶前点燃用烤干的杉树皮做成的火把。父亲姚相平把女儿送到门口,叮嘱了几句,小姚便举着火把上路了。“女伢喜欢上学,而且坚决不让我送她,说我是一家人的依靠,不能太累。”说到这里,姚相平有些心酸。

手上的火把,点燃心中的火,在黑暗中引领小姚踏上求学路。
手上的火把,点燃心中的火,在黑暗中引领小姚踏上求学路。

修通公路 改善山民生活

走出家门便是一段上山的小路,也是小姚求学路上最为崎岖的一段路。几天前的一场大雪使路面泥泞不堪,她举着火把,小心选择下脚的地方。

火把微弱的亮光照不了多远,而且需要不时地吹一吹以保持燃烧。

近2个小时崎岖的山路走完,接下来是依山而建的水泥路面。政府的“村村通”工程将水泥路修到了村子,也有班车从村里经过。但坐一趟要15元车费,小姚付不起。

“我不怕走路,家里钱不多,要留着给两个弟弟上学用。”小姚懂事地说。

顺着乡村公路,小姚的身影越走越远……

据一位老师说,这些年随着公路修通,山民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火把孩子”的现象已经逐渐减少,只有极少数家庭特别困难的孩子依然延续着打火把的现象。

记者来采访前,为小姚准备了一些学习用具,送给她的时候,她高兴地抱在怀里,两个弟弟却大哭起来,直到姐姐将笔和字帖分到他们手上,才破涕为笑。

采访结束,回到城市已是夜幕低垂,高楼中点点灯光述说着城市的繁华,窗内不时传出人们的笑声。也许他们不知道,在大山深处,还有那么一些孩子,用手中的火把刺破漆黑夜空,点燃他们心中求学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