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幸福和成功,从不是偶然的产物,而是必然的结果。它们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古语有言:“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念头,结局自然千差万别。
人这一辈子,福气不是天注定,灾祸也不是命中注定的劫数。
心里装着什么,眼里就看到什么,手上就抓住什么。
那些埋怨自己命苦的人,往往不是日子真的过不下去,而是而是心态出了问题。
说到底,福,从来不在于外物,而在自己心里。

心外无法,福从心生
《淮南子》有云:“福由己发,祸由己生。”
若心绪不佳,整日陷于患得患失的泥淖.
满心皆是怨天尤人的牢骚,那福气便会如春日薄雾,在不经意间悄然消散。
莫要执着于过往已成定局的憾事,亦无需忧心忡忡于尚未来临的明日。
人生之旅,恰似蜿蜒山路,挫折与困境如影随形。
但只要怀揣积极之态,无畏直面,定能披荆斩棘,冲破重重迷雾,拥抱属于自己的幸运与福泽。
其实,福气宛如一颗灵动的种子,深深埋藏于一个人的心境土壤之中。
当心态之花绚烂绽放,人生之路便铺满繁花、顺遂通达。
回溯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沈从文每日的任务不过是清扫厕所、照料菜地,栖身之所竟是四面透风的牛棚。
寒冬时节,凛冽寒风如刀割般刺痛肌肤;
炎夏时分,蚊虫嗡嗡作响令人难以安眠。
他常常蜷缩在简陋的草席上,被咳嗽折磨整夜,只能对着漏雨的屋顶,在黑暗中熬到天明。
曾经执笔书写锦绣文章的右手,如今已被笤帚磨出了血泡。
然而,命运的转机在某个静谧的夜晚悄然降临。
沈从文在整理床板时,意外发现半本残缺不全的史传古籍。
那一刻,他如获稀世珍宝。
此后,每日劳作间隙,他便蹲在菜地旁,就着皎洁的月光,沉浸在书的世界里,一读便是几页。
有人见状,不禁讥讽道:“这年头还啃书本,能填饱肚子吗?”
他却一脸笑意,从容回应:“书中藏着乾坤万象,心中自有一方宁静桃源。”
有一回,暴雨如注,牛棚在狂风暴雨中轰然倒塌。
众人慌作一团,纷纷忙着抢救衣物和财物。
唯有沈从文,不顾泥泞,小心翼翼地蹲在泥水中,轻轻擦拭着那本被雨水打湿的古籍,眼神中满是珍视。
后来,他更是偷偷寻来草纸,凭借着往昔的记忆与满腔的热忱,续写自己曾经的著作。
白昼,他挥汗如雨地劳作;夜晚,便借着昏黄的马灯微光,一笔一划,将思绪与感悟倾注于笔端。
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当旁人仍在为过去的苦难愤懑不平、怨声载道时,沈从文已悄然出版了一部三十万字的学术鸿篇。
面对媒体的采访,他目光平和,语气坚定地说:
“人活一世,活的是一股精气神,只要心中那盏希望之灯长明,再漫长的黑夜,也能咬牙熬过。”
古人云:“心安之处,身自得自在;心宽之时,福自会到来。”
人生于世,活的就是一份心境。
倘若心胸狭隘,事事计较,那么生活处处皆是怨言,烦闷如影随形;
若能心怀宽广,坦然处之,诸多烦恼自会如晨雾般消散。
一个人福气的深浅厚薄,不在于物质的丰盈与否,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宁静。
总是对生活百般挑剔之人,即便身处繁华都市、锦绣堆中,也难以寻得真正的幸福真谛;
而那些心怀感恩、懂得知足常乐之人,哪怕粗茶淡饭、布衣荆钗,亦能品味出生活的醇厚滋味。
说到底,福气的多寡,从来都不是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而是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抉择与不懈努力。

天行有常,命在自己
《周易》中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命运的轨迹,从来不是由上天在云端随意勾勒,而是由个人的拼搏与抉择一笔一划书写而成。
那些一味将希望全然托付给命运的人,恰似在迷雾中盲目摸索,却从未意识到自身蕴藏的无限力量。
总是守株待兔、被动等待机会降临的人,常常在漫长的等待中与良机擦肩而过;
而那些主动出击、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则能凭借智慧与勇气,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一个人命运的优劣,归根结底,取决于个人的奋斗与进取。
唯有持续不断地努力前行,才能紧紧握住命运的缰绳,朝着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策马奔腾。
明朝万历年间,陕西有位名叫周大有的书生,幼年时不幸染病,右腿落下了残疾。
乡邻们听闻他要考取功名,纷纷投来质疑的目光,冷嘲热讽道:
“一个瘸子,还想考什么功名,这不是痴人说梦嘛!”
可周大有偏不向命运低头,心中那团求取功名的火焰越燃越旺。
十八岁那年,他毅然决然地拄着拐杖前往县衙参加考试。
然而,守门的衙役却横加阻拦,满脸轻蔑地讥讽道:
“让一个瘸子中举,传出去岂不是要被人笑话咱们县无能之辈?”
周大有心中愤懑难平,情急之下,竟咬破手指,蘸着鲜血在照壁上写下“我命由我不由天”六个大字,笔锋遒劲,似要将命运的枷锁一举击碎。
这一行为可捅了马蜂窝,消息传到知县耳中,知县勃然大怒,当即要治他一个“藐视公堂”之罪。
千钧一发之际,恰逢路过的知府王士性路过此地。
王知府听闻此事,心中好奇,便将周大有唤来询问:
“你既然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又为何口出如此狂妄之言?”
周大有昂首挺胸,目光坚定地回答:“我瘸的是腿,可我的心志从未残缺!”
王士性被周大有这股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打动,暗中决定资助他读书。
此后的十年间,周大有开启了苦读生涯。
每天,当第一声鸡鸣划破寂静的夜空,他便强忍着身体的疲惫,挣扎着起床。
为了防止久坐导致瘸腿肿胀,他找来麻绳,将瘸腿紧紧绑在桌脚。
夏日炎炎,蚊虫肆虐,嗡嗡声在耳边萦绕不休,他便在腿边点燃艾草,用袅袅青烟驱散蚊虫;
寒冬腊月,墨汁在砚台中渐渐结冰,他便对着墨汁轻轻呵气,待墨汁化开,又继续挥毫泼墨,沉浸在书的世界里。
十年寒窗,一朝放榜。周大有终于金榜题名,成功中举。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放榜那天,主考官看到他瘸着的右腿,不禁皱起眉头,摇头叹息道:“按朝廷例律,残疾之人不得为官。”
周大有听闻,非但没有丝毫沮丧,反而仰天大笑,声震屋宇,朗声道:
“朝廷选拔人才,要的是能治国安邦的良臣,又不是看腿脚功夫!”
这番掷地有声的话语,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惊动了朝廷。
朝廷经过商议,特批周大有担任汉中教谕一职。
在任期间,周大有心怀百姓,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与民生建设上。
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兴建学堂,让更多寒门子弟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
他带领百姓修缮水利设施,引水灌溉农田,曾经贫瘠的穷山沟,在他的悉心治理下,逐渐变成了稻谷飘香、鱼虾满塘的鱼米之乡。
几十年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周大有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
他抚摸着那条伴随自己一生的瘸腿,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感慨道:
“我这条瘸腿,虽不如常人健全,却比多少人的好腿,走的路都要正,行的方向都要明!”

《论语》有言:“知其不可而为之。”
命,并非苍天预设的既定航线,而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出的漫漫征途。
总有人哀叹命运多舛、时运不济,在唉声叹气中蹉跎时光,却从未静下心来想过:
命运的主动权,其实始终稳稳握在自己掌心。
当生活的暴风雨袭来,有人被阴霾遮蔽双眼,在唉声叹气里沉沦,将过错归咎于命运不公;
有人却如傲雪寒梅,在凛冽中昂首,以拼搏作刃,劈开困局。
不同的抉择,恰似岔路口的两条轨迹,通向截然不同的人生风景。
命运这位公正的判官,不会因权势而偏袒,不会因贫贱而薄待,它只垂青那些在困境中咬牙坚持、永不言弃的勇士。
命由心起,心若向阳,无畏阴霾;运由己改,行若笃定,自能破局。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在怎样的家庭,无法决定降临到怎样的环境。
但生命的画笔始终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可以用汗水与智慧,在人生的画布上绘就独一无二的绚烂画卷。
莫要被往昔的阴霾笼罩,那些曾经的挫折与伤痛,不过是命运给予的特殊磨砺,它们会化作前行的阶梯,而非沉重的枷锁;
也莫要对未来的迷雾心生畏惧,未知虽充满变数,却也藏着无限可能,每一步探索都是成长的勋章。
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每一寸光阴,以汗水为墨,以坚持为笔,用双手书写属于自己的壮丽史诗,去拥抱那熠熠生辉的美好未来。
《围炉夜话》里说:“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
福,在心不在物;命,在人不在天。
若想拥有深厚的福气,就必须修炼自己的内心。
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付出实际行动,不断拼搏。
真正的幸福和成功,从不是偶然的产物,而是必然的结果。
它们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我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