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神道事 106:
开台圣王郑成功

郑成功,这位西方人眼中的国姓爷,明室赐封的延平郡王,民间信仰庙宇中祭拜的开台圣王,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才,更是台湾发展史上不能被遗忘的人物。据统计,台湾共有六十三座开台圣王庙,延平郡王被视为护台有功,威震天下。

郑成功由于开台有功,殁而为神,成为台湾宗教的重要本土性神明。
郑成功由于开台有功,殁而为神,成为台湾宗教的重要本土性神明。

郑成功(1624-1662)祖籍是福建泉州,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是中日混血。他是南明抗清名将,父亲郑芝龙是出身海岛的南明将领,母为日本人田川氏。他曾领军和清朝对抗十五年,是南明主要的抗清势力,期间一度以大军包围南京,但功败垂成。

延平郡王为中国南明永历帝于1655年敕封郑成功的爵位。明朝诸侯王爵,一字王号为亲王,二字王号为群王。延平郡王其实是台湾郑氏王朝的皇帝之名号,民间主要纪念与祭祀的延平郡王,通常仅郑成功一人。明朝皇帝赐姓、清朝皇帝给他谥号,能于不同的两代皆受到当朝肯定的,除了郑成功外,没有第二人。

以下让我们回顾郑成功率军渡过台湾海峡,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军队,并接收其台湾,建立台湾第一个汉人政权(史称“明郑”)的英勇事迹。

公元一六六一年四月二十一日,明永历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两万五千郑家军在金门岛东向的料罗湾,登上了近四百艘战船。

晌午时分,旌旗飞扬的庞大船队,乘风破浪驶向台湾的中继岛,澎湖。次日,船队来到了澎湖,泊峙内湾,郑成功派出船只到大员附近海面侦查,并在澎湖整装,等候顺风出发。
四月二十九日夜,为了抢潮水,郑成功决定冒险启椗,在强风巨浪中向东南方航进。三十日黎明,数百艘高挂着郑字旗帜、漆着太阳与月亮并存的日月旗军船,在蒙蒙雾中,悄悄来到鹿耳门外港,于北线尾岛外的海边下锚。

中午过后,郑成功在船头摆下香案,向天祷祝,祈求一战成功。不久,鹿耳门水道开始潮涨,顺风吹送下,船行如飞,战船趁势涌进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此时船队已分成三批,一批留在北线尾外海原处,另二批陆续鱼贯进入鹿耳门海口,散布在台江南北两面和热兰遮城、普罗民遮城之间。

傍晚,郑军水师冲过荷军防线,先在赤嵌楼以北的禾寮港(约在今台南市忠义路靠成功路附近)登陆,接着进占赤崁,直逼普罗民遮城。五月四日,普罗民遮城的荷兰守将弃城投降,结束了这场“鹿耳门之战”。

短短五天,郑军便攻陷了战力薄弱的普罗民遮城,迫使荷兰人全数退守在隔着台江水域、位在普罗民遮城对岸的热兰遮城,双方开始了长期的对峙交战。

建家庙宗祠 祭祀郑成功

隔年二月一日,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热兰遮城里的荷兰人终于不敌郑成功军队的围困夹攻,终于与郑成功签订缔和条约,历时九个多月的郑荷对峙交战局面,最后在仅仅数天的缔和过程中划下句点。自此,郑成功正式统治了台湾。

后来,清军击败郑氏王朝第三代郑克塽,将台湾收归统治,延平郡王一词一度成为禁忌。因明郑灭亡,民众在清朝的统治下,对郑成功只能暗中祭祀,因此庙宇改称为“开山王庙”。一八七四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因牡丹社事件来台,基于民间对郑成功的景仰及提倡鼓励忠君思想,于是力表“郑氏明之孤臣,非国朝之乱贼”,奏请朝廷改建,以追念这位明朝孤忠。

于是,清政府将开山王庙扩建成一栋福州式的建筑,改称为“明延平郡王祠”,追谥“忠节”,并编入祀典,成为台湾唯一纪念民族英雄的专祠。

到了日治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彰显郑成功的日本血缘,改延平郡王为开山神社,所以使民众也不敢用延平郡王来称呼郑成功,而大多称其为“开山王”,来纪念郑成功开台辟土的事迹。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国民政府接收台湾之后,才又将开山神社改回延平郡王祠。

王忠文道长
王忠文道长

若读者们有兴趣了解更多,欢迎致电询问:

中华道学研修中心
ZHONG HUA DAO XUE CENTRE & SERVICES

3-1, Tingkat 1,
Jalan Temenggung 3/9,
Sek 9, Bandar Mahkota Cheras,
43200 Cheras, Selangor.

电话:
016-607 8299
011-3676 8299
03-9547 6888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