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死脑筋活起来

我发现那些在传统媒体上工作过的文字人,比较容易适应新环境,比如记者、编辑,以及从电视台出来的制作团队,无论是报导新闻或制作节目,他们都拥有媒体人的应变能力,当面对任何变化和挑战时,他们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和处理眼前的问题。

我以自己作为例子,我在报馆和杂志社工作了十多年后,转换跑道跨去广告界,在广告公司担任一名文案撰稿人,我们以前在报馆训练有素,每一天都跟截版时间赛跑,早上出外采访就马上赶稿,日子有功,下笔如有神。

我记得我刚加入在广告公司时,同事要我写广告标语,早上她跟我说,我马上开工,不一会儿就写完了,那同事有点惊讶,她笑笑对我说:“其实你有三天的时间。”我在杂志社当编辑时,每天打的标题不计其数,所以,只是写一、两句广告标语根本就是驾轻就熟,毫无难度。

后来,我慢慢地适应了广告的运作模式,我也跟着放慢脚步,学习什么叫做慢工出稀货。

在传统媒体的训练之下,我们除了速度快之外,遣词用句也精炼精准,这恰恰符合撰写广告文案的风格,最怕写得满篇冗词赘字,还是没有说出重点。

不只是我,我在我其他拥有媒体工作经验的广告文案同事身上也得到印证,我觉得我们除了了解不同媒体的运作而快速适应之外,我们对时间管理这一块也做得井然有序,因为只要自己安排好时间的进度表,不管工作量多重或时间有多赶,我们都懂得依照工作的轻重去处理时间的快慢,准时交出文案。

倒是发觉没有在传统媒体工作过的人,当一转换工作模式时,就会显得有点慌乱,有的甚至不会变通,脑筋转不动。

一般广告人都会力求完美和精致,全部工作都会在拍摄前谈得妥妥当当,确保出来的效果是跟足自己的要求,一板一眼,不能有变。所以,当他们转去拍摄节目时,比如访问类型的节目,就会撞到铁板。

拍摄访问节目时,我们根本无法预先写好完整剧本,受访者说什么我们不可能预设,那些必须跟着本子做事的广告人就有点措手不及,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要受访者背好剧本?为什么不可以像拍广告那样跟着story board进行?我相信这一种适应不良的状态应该不会持续太久,当去到拍摄现场时,自然就会教懂大家什么叫做临场反应什么叫做“执生”,拍摄纪录片和访问节目,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懂得应变。

其实,撇开媒体运作不说,即使身在各行各业,应变能力也是一种求生能力,当面对问题时,不要被自己的死脑筋限制自己的想像力,解决问题方案肯定不只有一种,只要动一动脑筋,换一换姿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柳暗花明又一村。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