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血泪史】遭英军烧村庄逼搬迁 华人顽强自求生存

作者:拿督谢诗坚

紧急法令的实施(1948-1960)不仅是华人的噩梦,也是华人另一个苦难生活的开始。本期要讲的是“华人新村”的来龙去脉,以及为何它们与紧急法令是息息相关的。为什么到后来又是苦尽甘来?

Lieutenant-General Sir Horald Briggs(右二)是制造华人新村的英官员。
Lieutenant-General Sir Horald Briggs(右二)是制造华人新村的英官员。

这是缘自战后(1945年)出现的矛盾。一方面马共认为它们在赶走日本蝗军有功,也就公开活动;更进一步要求拥有较大的权力。但另一方面,英殖民政府在战后即刻派军进入马来亚,重新掌控政治权力。英军认为承认和让马共公开活动将对英国的统治造成威胁,也就准备“撕毁”于1943年与马共达成的抗日协议(在这份协议中,马共取得合法地位,与英军共同抗日。但英军是否真的抗日,大家心知肚明)。

因此英军想出两个妙计,其一是在1946年向马共招降,约有6千人缴械,领取生活费,重入社会;同时也给马共的一些抗日“名将”授以勋章,马共总书记陈平就是其中一人。另有5千人未缴械,而是将武器埋在各地的森林里,以便将来用得上场。其二是通过莱特(马共的总书记)向马共领导层施压,不要急于要求独立,而是要与英军合作安定时局(原来莱特早已是英国收买的间谍,自然用各种理由将马共的要求调低。可怜的是,马共竟被蒙在鼓里 )。

最早时期的华人新村,是由一排一排的木屋建构而成。
最早时期的华人新村,是由一排一排的木屋建构而成。

这就是说,英国真正的目的是要铲除马共。先是在1948年2月1日让马来亚联合邦协定生效,后是于同年6月18日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不但赋予英军权力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而且允许军警搜查及扣捕嫌疑份子;更甚者可以在所谓黑区格杀勿论;凡私自拥有军火者被处死刑;与游击队为伍者也会被判死刑;所有的居民出门必须携带身份证(在此之前并未实施身份证制度,后来强制推行的目的是不让马共公开活动)。

被赶到荒凉处自求生存

本来英军是打算将所有华人遣送回中国,但碍于费用过大,人数过多,再加上中国已快进入新中国成立的时日,绝不可能接受英方的遣送计划。因此,英方通过陆军中将哈罗德·罗登·布里格斯爵士(Lieutenant General Sir Horald Briggs)担任行动主任,实施了布里格斯计划。这个计划是根据一份报告(Squatters Report)建议(1949年5月),将住在边区和林区地带的华人逐步赶出而提供荒凉的土地自求生存。

第一阶段的移殖,英方并未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是指示各州的参政司进行移殖工作。从1949年到1950年间,只有约20个移殖新村落实,这是华人新村的滥觞。

1949年后,大批华人被驱入用铁刺网围起来的新村。
1949年后,大批华人被驱入用铁刺网围起来的新村。

但在第二阶段的移殖就全面推动布里格斯的计划,在马华公会的协助下,从1950年到1954年,总共建立了480个新村,人口有57万3千人。新村多数分布在西马的西海岸,其中霹雳州最多,有129个。这一大数目的新村,初期简直是另类集中营和“人间地狱”。除了四周用铁刺网围住外,也有军警站岗;居民在一个村内只能吃大锅饭,生活十分困苦,英军只允许村民在早上6时外出做工(或割胶),傍晚6时前要回村。

这里有需要交代的是,华人南来后并未拥有自身的土地,而是以垦耕者(Squatters)的身份获得临时土地契约(这个制度延至今天仍然存在)。这意味着当时华人并未真正拥有土地(后来华人有钱了才能买下土地和房屋 )。可是在紧急状态时期,华人只求温饱,不能奢望致富。因英军有权力 “焚烧村庄及摧毁农作物”,逼村民非得搬迁不可。理由是村民原先居住的地方(在郊区和偏僻的乡村)与马共有交接,英军就需要将华人赶到远离马共的地区(新村)居住。

武装斗争划上句号

为什么上文有提到马华公会,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在1949年2月,陈祯禄在英方的推动及华团支持下,成立了“马华公会”。它最初的目标是协助处在水深火热的村民度过时艰。因开销过大,马华乃通过发行18期的彩票 (从1950年2月26日至1953年6月21日),将所得用以援助村民,学校也得以建立。

马华公会发行的彩票。
马华公会发行的彩票。

但马华发行的彩票为什么会被中止?这里有一段故事:
本来陈祯禄与拿督翁的关系良好,在马华办彩票时,得到拿督翁的支持。不幸的,在拿督翁离开巫统另立马来亚独立党时(1951年),陈祯禄慢慢倒向支持东姑,触怒拿督翁。后者一怒之下,以“内政部长”(被英方委任) 的身份在立法会主张查封马华的彩票,因为政党不能从事带有赌博性质的活动。拿督翁在对付马华后,更力斥陈祯禄企图把马来亚变成中国的第20个省(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反映出政治的恩怨可以小事化成大事)。拿督翁对陈祯禄倒向巫统是无法原谅的。事后(60年后)才证明马华的选择是“错误”的。

现代的新村面貌。
现代的新村面貌。

经过50年的变化,许多的新村已经现代化,人口也突飞猛进,从1954年的 52万人口到1999年已达到125万的人口,翻了两倍有余。但新村因合并或村民外迁,在2016年时减至436个。即便在1955年马政府与马共的和谈宣告失败,但在1989年12月2日,却达成马方、泰方与马共三方的和平协约,从此马泰边境不再有游击战,而马共成员也纷纷告老还乡,前后41年的武装斗争划上句号。

如果说,紧急法令给华人带来辛酸与痛苦的血泪回忆,那么华人新村在70 年后却意外化成一道华人的风景线。这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有人会想到,华人新村带给华人先苦后甜的大转变。这告诉世界一个事实,华族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或任何条件下都会顽强的战胜困难。华人新村就是一座明显的丰碑,彰显了华人没有做不到事,只有想不到的事。任何恶劣的环境都难不倒华人,这个民族也已向世界证明了这一点。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