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血泪史】私会党头目 游走黑白之间

华人南来,不论从事何种行业,都与早期的帮会及头头脱离不了关系。他们思想单纯,要求不高,只求找到工作能养活自己,最好能够有储蓄汇回家乡,要不然就在本地落叶生根,娶妻生子,组织家庭。

义兴公司的八卦图,八卦内圈的“洪”由三角形围起来,喻意“三合”,“洪”乃洪门,因此洪门会、天地会、三合会实为一家。
义兴公司的八卦图,八卦内圈的“洪”由三角形围起来,喻意“三合”,“洪”乃洪门,因此洪门会、天地会、三合会实为一家。

可是在初期杂乱无章的管理下,华人的南来也是前路未卜的。即使有人说南洋遍地是黄金,但若信了就自讨苦吃,还是安分做人。

不过要做个好人与世无争也不容易。因为当你加入某个行业时,就有一个组织罩住你,那就是会党组织。这样的组织不仅是华人的保护伞,也是妓女业、鸦片业、赌博业等的保护伞 ,更是被利用来从事暴力活动的工具。这个组织通常我们称之为“私会党”,但在最初时候,它被称为“华人秘密帮会”(Chinese Secret Society)。

这个组织的奇特性是首领(党魁)也是英国委任的甲必丹(后来委为议员),让他们一方面周旋在上流社会,另一方面也与下层接触,进行必要的控制。后来再加上华民护卫司的诞生,也就变成三合一的组合了。换句话说,同一个人,既是私会党头目,也是甲必丹或是委任议员,又与华民护卫司关系密切。富商郑景贵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是海山私会党的首领,也是霹雳苏丹委任的甲必丹。后来又出任州立法议员,因为他对英国成功签署邦咯条约有功,导致英国从1874年开始伸入马来半岛控制其它州属)。

由此可见,英国既控制了华人社会,也可利用私会党来安定社会。最重要的是,英国人在后来剪除了华人社会自我形成的“政府中的政府”。1877年,成立华民护卫司。

为了广泛团结、动员海外华侨参与国内的民主革命运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还亲自参加了洪门组织,并成为大佬级的头领“洪棍”。
为了广泛团结、动员海外华侨参与国内的民主革命运动,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还亲自参加了洪门组织,并成为大佬级的头领“洪棍”。

孙中山改造海外洪门会党

根据槟城开埠人莱特于1794年(他在同一年逝世)有致函给孟加拉总督,说明他对华人的意见。在信中,他说华人是居民中最有价值的部分,男女儿童人口约3千名,他们自行作业或创业,政府可从中取得税收。

不过,他又说他们会组织私会党,反抗他们不满意政府的任何条例。假如他们的勇敢媲美于智慧,他们将成为危险人物。然而他们缺乏勇气,唯有累积许多不满后才会起而反抗。他们毫无厌倦地追求金钱,与欧人极为相似。但华人好赌无克制,以致两袖清风,有些则落个倾家荡产与家破人亡。

从莱特的函件中,在1794年也即是槟城开埠的第八年(1786年开埠),槟城已出现私会党小组织。但因人口只有3千名,初时起不了作用,而且华人南来一般也未带有使命,也不介入政治活动。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

所谓的私会党,在中国清朝时称为“天地会”或称为“三合会”或“洪门”都是同一性质的组织,而天地会来到马新后统称义兴党。

1894年,孙中山愤于李鸿章不重视他的爱民强国之主张,乃于同年在美国檀香山创立兴中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民主革命团体。1895年,兴中会在香港成立总部。不久日本和越南等地的华侨和中国留学生也建立了兴中会的分支机构。

当时美洲的洪门组织在华侨中有很大的力量。当地华人十之八九都加入了这种团体。孙中山为了争取支持,加入了洪门组织。在1904年,孙中山为这个组织重订章程,规定洪门此后一律改称致公堂,并把兴中会的誓词作为致公堂的宗旨,改变了洪门原有的封建色彩,走上了新的民主革命道路。其中最主要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及平均地权”为宗旨。

广府帮与福建帮结恩怨

1905年,兴中会连同章太炎、蔡元培及陶成章等人组织的光复会,黄兴领导的华兴会联合起来,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因受到清廷的打压,同盟会不能展开活动。因此在海外的华侨被鼓动起来,且在1908年将同盟会大本营从新加坡迁至槟城。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大会建议将“致公堂”易名为“致公党”,以顺应时代需求。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四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大会通过将致公党改为政治团体,定名为“中国致公党”。

1937年,“七七事变”后,司徒美堂以古稀之年四处奔波呼吁全体华人团结起来抗日。换句话说,中国致公党对后来的民族解放和新中国的成立贡献良多。

1910年,孙中山(前中)与洪门执事合影。
1910年,孙中山(前中)与洪门执事合影。

说回1799年时,私会党在槟城挑起暴动。此时私会党已不止是义兴一家(义兴是从洪门会转名而来的),也出现海山及和胜私会党,他们在霹雳拿律及太平一带发生了械斗,为了矿场的利益而大开杀戒。

义兴基本上以广府人为多;海山则以客家人为多,他们在1862年、1872年及1874年先后在霹雳发生过三次格斗,也在最后一次格斗后,在英国人的主持下,于1874年1月14日在邦咯举行著名的“邦咯会议”,解决了霹雳苏丹王位继承人的争夺权,也让义兴和海山各有所得,在拿律和太平等地各有地盘。其中最重要的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从这一年开始直接插手马来亚联合邦内务事务。除了让苏丹保有宗教及习俗权力外,英国则派驻参政司(Resident)常驻霹雳,这是英国向马来半岛入侵政治势力的开始。经过一些年的斡旋与安排,马来内陆的霹雳、雪兰莪、彭亨和森美兰(称为马来属邦)及玻璃市、吉打、吉兰丹、登嘉楼和柔佛(称为非马来属邦)都先后被英国直接统治了。

不过在邦咯条约签署之前7年,槟城也发生了历来最严重的暴动,日期是1867年4月1日至12日,为期十天,全市也因之陷入停顿状态。有关的暴动是因为义兴(广府帮)与大伯公(建德堂)(福建帮)的早前恩怨累积而成,主要是对霹雳争夺锡矿场结下的恩怨;加上义兴获得槟城饷码承包权,也引起建德堂的不满。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
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