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一句无稽之谈
与陈六使矛盾爆发

林语堂在1954年10月2日飞抵新加坡,随身也有一批教授和学者,其中一人黎东方教授原是韩江中学的教务主任。

就这样,第二位主角林语堂(1895-1976)登场了,他是福建省漳州市人,终年81岁。先后在中国的圣约翰大学考获英文学士,及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和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考获语言学博士。毕业后曾在中国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厦门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也曾担任台湾外交部秘书及联合国教科文机构美术与文学主任。与此同时,他也是一位知名作家,所出版的专集近20本,其中《吾国吾民》及《京华烟云》(后被拍成电视剧)为热门作品。

提起南洋大学创校史或是南大创办的过程,必定会提及林语堂,而林语堂也是从美国来当该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提起南洋大学创校史或是南大创办的过程,必定会提及林语堂,而林语堂也是从美国来当该大学的第一任校长。

在1947年离开联合国后,林语堂举家赴美国定居。1954年至1955年在新加坡执掌南洋大学时弄出大件事,而不得不怏怏然回到美国。他在1966年定居台湾,晚年(1976年)在香港逝世,留下争议性的一生。

邀鲁迅当教授惹争议

在此之前,比较脍炙人口的事件是林语堂在1925年应邀担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他请了鲁迅当教授,也就在后来有了林文庆校长、林语堂院长及鲁迅三人之间的争议。其中作为时代青年的偶像,鲁迅是反孔教的,对林文庆没有好感,把他视为儒家老学究。也因为林文庆是陈嘉庚请来担任校长的,也被鲁迅视为爱面子的商人而办学。

从右至左:鲁迅、林语堂、伊罗生、蔡元培、宋庆龄、萧伯纳、史沫特莱于上海。
从右至左:鲁迅、林语堂、伊罗生、蔡元培、宋庆龄、萧伯纳、史沫特莱于上海。

在洪丝丝的回忆录中,就有一文论述林文庆因要为鲁迅饯行,乃邀林语堂一道用宴。席间,他们对海外华人办校的慷慨精神鲜有理解,也就不了解陈嘉庚是毁家办学的第一人。

原本华社对初来乍到的林语堂是寄以厚望的,希望他能把南大办成一流的大学。讵料林语堂有不同的办学理念,他在抵达新加坡后向媒体说他要把南大建成一座海外的反共堡垒。

这不但是打脸陈六使,也让华社感到惊讶。不仅新加坡在当时的左翼运动已重新整合起来(借一名女生庄玉珍被奸杀案掀起反黄和反殖运动),自然不会接受林语堂的反共论。

陈六使对林语堂的“信口开河”言论感到不安和不满。抑有进者,林语堂的教务会议没让董事会的人参与,因此陈六使也不知道林语堂究竟在做什么?

果然林语堂在被催促下提出他的条件:(一)将2,000万元的基金交给他来处理;(二)校务归他管。

林语堂与夫人抵达新加坡时,受到创办人陈六使的热烈欢迎。
林语堂与夫人抵达新加坡时,受到创办人陈六使的热烈欢迎。

这意味着由南大理事会筹获得所有血汗钱都要交给林语堂分配。为何陈六使无法接受林语堂的办学计划?主要是因为后者又提出了下列的条件:

(一)教职员薪金初计约32万元。其中教授薪金1,500元至2,000元,副教授1,200元至1,700元;讲师900元至1,400元不等。据说比当时的美国高。到任教职员家具15万元、教职员旅费及津贴24万元(多数坐飞机头等舱)。

陈六使后来在报上发表对林语堂之高薪措施深感不安,担心无法负担,盖南大是向人民募捐而非收账得来的。

(二)林语堂本来安排其女婿黎明任行政秘书;女儿林太乙任校长室秘书(女儿后来担任读者文摘中文版总编辑,也写过《林语堂传记》(1991年));侄儿林国荣任会计长。还有其他的教职员,被人形容为“任人唯亲”。

(三)更让人无法苟同的是,理事会得将筹获或预筹的2,000万元基金交由校方处理,也无权过问。各界闻之,不禁哗然。

1980年末,新加坡拆卸南大牌坊字样,意味着南大被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从此南洋大学消失了。
1980年末,新加坡拆卸南大牌坊字样,意味着南大被并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从此南洋大学消失了。

办学计划被质疑

林语堂一行人在1955年接受陈六使的遣散费新币305,203元(10万美金),在发表联合声明后,此事总算告一段落。但心有不满的林语堂在返回美国后,于1955年5月21日在《生活周刊》破口大骂共产党破坏他的南洋大学,也促请政府(仍是英国管)采取行动对付亲共分子。在那个独立运动高潮的年代,林语堂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讲错误的话,难怪被陈六使形容为无稽之谈,也是背信失约的举措(未遵联合声明,保持沉默)。

另一方面,经林语堂这么一搞,反而加速南大成为学生运动和左翼分子的活动中心。当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前后,新加坡举行大选,结果社阵失败,只拿下13席,人民行动党拿下37席,李光耀再度执政(1963年9月21日投票)。

1963年10月7日,南大生于政府大厦前和平情愿,抗议褫夺陈六使公民权,及大事逮捕南大生。
1963年10月7日,南大生于政府大厦前和平情愿,抗议褫夺陈六使公民权,及大事逮捕南大生。

翌日,他宣布褫夺陈六使的公民权,而南大学生从1961年到1966年的常年示威游行抗议行动,也因当局不断的镇压和监视已化整为零。

1980年,南大与新大合并,南大不见了。无论如何,林语堂的事件是故事的开端,最后连大学也被关闭了。只是短短的1/4世纪,南大走完它“光辉的一生”。林语堂即便有其发表言论的自由,但他已深深地伤害南洋大学,也让马新华社失掉一所华文大学。

虽然陈六使在后来也有一个小纪念馆设在陈嘉庚纪念馆附近,但规模不大,总算死后留名。

 

【免责声明】

“爱生活iLifePost”网站欢迎读者/网民留言,创造友好交流空间;唯网民留言皆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有权删除任何人身攻击、鼓吹种族宗教隔阂、诽谤造谣、网络霸凌等煽动性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