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有钱的隐形家族
足以影响30多个政府首脑决策

中间的小鲜肉就是休·格罗夫纳。
中间的小鲜肉就是休·格罗夫纳。

英国有个隐形富豪家族——格罗夫纳家族。

说他们家的第七代“威斯敏斯特公爵——休·格罗夫纳”是30岁以下全世界最有钱的人,拥有124亿美金(约516亿令吉),英国0.22%的土地,以及半个伦墩。伦墩最有名的两个富人区全是他们家的,连英国女王都是他们家的“租客”。

而且他们家已经有钱了342年,如果不出意外,还会继续这样有钱下去。

而中国也曾有过这类望族世家,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

 

河洛康家

康家遗址又叫康百万庄园,在慈禧逃难期间曾接济百万两白银,慈禧一句:“没想到这山沟还有百万家族”而得名。
康家遗址又叫康百万庄园,在慈禧逃难期间曾接济百万两白银,慈禧一句:“没想到这山沟还有百万家族”而得名。

这个家族,历经四百多年兴盛不衰。

康氏家族第一代,在朱元璋时期(1368年至1398年)还是个在洛河边开小饭馆的生意人。

到第6代康绍敬,不仅入朝为官,甚至让康家作为商户介入盐运业,正式开始发家。

到了清朝,虽然皇帝换了,但康氏家族的发展并没有停。第14代康应魁拿下了全中国的棉花、布匹供应特权。还以家临洛水、黄河之利,靠漕运在山东、河南、陕西、江浙一带经商。可谓“富甲三省,船行六河”,拥有土地达18万亩。

鸟瞰图
鸟瞰图

当时民间都称康家为“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全是康家田”。

到了民国,康家仍是首屈一指的望族。

从小小的“康家店”到占地240多亩,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73孔窑洞及房舍1300多间人区域“康百万庄园”。康氏家族成为绵延明、清、民国数百年的富贵大族。

康家重视启蒙教育,从来都是不惜重金请名师执教,并且传训“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于子孙”。

康家另一条家训就是“忠厚留有余”。

在康氏庄园中还有一块“留余匾”,上面写:“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

直到民国23年,康氏家族开始走向衰败。随着第18代传人康子昭的轻生,康氏家族曾经的辉煌结束了,但民间依然流传着他们的传言。

琅琊王氏

中国南京秦淮河的乌衣巷,是东晋时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因两家子弟爱穿黑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其中王氏就是琅琊王氏。
中国南京秦淮河的乌衣巷,是东晋时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因两家子弟爱穿黑衣以显身份尊贵,因此得名。其中王氏就是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是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素有“华夏首望”之誉称。

琅琊王氏始祖可追溯到秦朝大将王翦、王贲、王离爷孙三代,发展于曹魏西晋(公园213年~316年),确立于东晋初年(公元317年之后),并达到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

有说琅琊王氏在南朝(公元420年~589年)之后就开始走向衰落。但据史书记载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据说还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可谓“长盛不衰”。

另外弹冠相庆、卧冰求鲤、琳琅满目、情有独钟、东床快婿、入木三分等典故都来自这个家族。

他们的家训就六个字:言宜慢,心宜善。

闻喜裴氏

中国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又名宰相村,是裴氏宗祠所在地,因当地先后出了59名宰相而得名。
中国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又名宰相村,是裴氏宗祠所在地,因当地先后出了59名宰相而得名。

传说家族是秦国王族后子鍼的后裔。后子鍼早年深受父亲秦恒公宠爱,兄长秦景公即位后,因害怕被杀而投奔晋国,晋平公封他于裴(今闻喜县东北),秦景公去世后才归国,留在当地的眷族以“裴”为氏。

裴氏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五代以后,余芳犹存。在上下二千年间,豪杰俊迈,名卿贤相,摩肩接踵,辉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伟人,彪炳史册。”

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

裴氏家族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多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超过3000人!

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59人,大将军59人,中书侍郎14人,尚书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驸马21人,公主20人等。真正的“将相接武,公侯一门”!

人家好端端的唐代高僧,也就传说因为他的德行太高,金山寺一座山洞内的害人蟒蛇因此退避而已,怎的被搞成了不懂爱又拼老命拆散恩爱夫妻的反派呢?
人家好端端的唐代高僧,也就传说因为他的德行太高,金山寺一座山洞内的害人蟒蛇因此退避而已,怎的被搞成了不懂爱又拼老命拆散恩爱夫妻的反派呢?

不仅如此,名剧《白蛇传》里的法海,就是唐晚期政治家、书法家裴休的儿子裴文德。这里要说明一下,原著里法海可是“眉清目秀”的,而且历史上的法海一直都是很正面的人物。

裴氏家族历史上共出过驸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荫袭95人,公侯将相数以千计。由联姻、世袭所结成的封建裙带关系,这无疑是促成裴氏人物显露头角的优越条件,但这并不足以支撑两千多年。

起决定作用的原因还是他们重视教育,自强不息。

“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

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

裴柏村至今仍保留着重视教育的传统,几乎家家门楼上都有“耕读传家”的大字,一代代批量培养优秀人才。

荣氏家族

左边是荣宗敬,右边是荣德生。
左边是荣宗敬,右边是荣德生。

荣氏家族是清末崛起的望族,几乎从清末民初开始就是中国的首富家族。

荣家第一代,荣宗敬、荣德生,是著名的“面粉大王”、“棉纺大王”。

最开始,荣宗敬、荣德生只是在钱庄做学徒。后来,兄弟俩和父亲一起合力开了一个小钱庄。由于他们做生意从不投机倒把,钱庄的生意蒸蒸日上。

再后来,荣德生南下广东,发现从外国进口物资中,面粉的量是最大的,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销路非常好。而当时中国境内只有四家面粉厂。

于是荣德生和哥哥荣敬宗一合计,决定开始做面粉。

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荣家的面粉产业发展迅速,其产量占到当时中国面粉总产量的29%。这种高速度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产业史上也非常罕见。到抗战前,荣家的面粉厂已飙升到14家,另外还衍生出了9家纺织厂。

有人说,当时的荣家衣食上坐拥半个中国。

荣德生的儿子荣毅仁,中国工商业杰出代表,曾于1993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国家副主席。
荣德生的儿子荣毅仁,中国工商业杰出代表,曾于1993年至1998年担任中国国家副主席。

荣家第二代荣毅仁,是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还有一大堆荣誉傍身。

第三代同辈的大都是贸易实业界人士,产业遍布全世界,其中以金融、工矿企业、进出口贸易为主。

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只不过真正能让一个家族持续富有下去,并不是富可敌国的家产,而是那些能让你守住这些家业,不使其败落的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