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跑马拉松 会发生猝死事件?

01

日前在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举行的樱花马拉松比赛中,就有一名27岁的中国籍选手突然晕倒,经救治无效后死亡。

参加马拉松半程比赛的这名选手,在起跑10分钟后晕倒,失去意识和呼吸。尽管工作人员对其采取心肺复苏术并送院治疗,不治身亡。

悲剧发生后,庆州市长朱洛荣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致哀。

他表示,对这名中国年轻留学生的死亡表示非常遗憾。“不幸中的万幸是,运动会和学校方面已经加入保险,对于这位外国年轻人的去世,一定会有所补偿。”

朱洛荣还表示,愿逝者安详,同时,也将采取万全举措,谨防此类不幸事故再次发生。

目前,韩国警方正在调查该选手具体的死亡原因。

马拉松赛事结束,参赛者能挑战成功,可喜可贺,然而,时有发生的猝死事件,却令人惋惜。

2014 年,“福布斯”的药物及保健专栏作家 David Kroll 博士便撰文, 提出部份跑手可能患有肥厚型阻塞性心肌病(HOCM)。

2014 年倫敦馬拉松上,有跑手需要接受救護服務。(圖片來源:路透社)
2014 年倫敦馬拉松上,有跑手需要接受救護服務。(圖片來源:路透社)

Kroll 留意到,2014 年在英国马拉松及美国半马拉松赛事中,共有 3 人猝死。3 位死者均相对年轻,分别为 42 岁的马拉松跑手 Robert Berry,以及半马参赛者、35 岁的 Derrick Lee Myers 和一名 31 岁男子。Kroll 在他们的死因报告发现另一共通点,就是在刚抵达终点,或接近终点时猝死。

不少心脏病学及运动医学的研究,均围绕马拉松比赛出现的猝死事件。Kroll 解释,因为这类情况罕见且不可预计,个中原因仍未釐清。有研究推算出每 10 万名马拉松跑手中,便有 0.5 至 2 宗死亡个案,死亡风险远低于多数日常活动。

尽管如此,一旦不幸发生,往往对死者家庭及社区带来打击。部份原因在于大众普遍认为,即使参加马拉松比赛的只是业馀跑手,其身体状况亦理应处于良好状态。另外,如上所述,猝死的跑手通常比较年轻。美国贝勒大学(Baylor University)的心脏病学专家 Peter A. McCullough 博士便提到:“假如一个青少年,或 20 至 30 多岁的人突然死于体育赛事,常见的原因都是 HOCM。“

HOCM 是指左心室的心壁中异常增厚,导致心脏泵血时,难以将血液泵出被厚壁阻塞的位置,引发心室颤动。而在马拉松比赛期间,一旦发生出现心室颤动,便需在数分钟内使用除颤器,但即使每个水站均附有除颤器,亦未必能赶及送到跑手身边,故 HOCM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特点,往往成为跑手猝死的主因。

2012 年伦敦马拉松,30 岁跑手 Claire Squires 于终点前不足 1 英里出现心律不正,最终抢救无效。事后,公众到场献花悼念。(图片来源:Oli Scarff/Getty Images)
2012 年伦敦马拉松,30 岁跑手 Claire Squires 于终点前不足 1 英里出现心律不正,最终抢救无效。事后,公众到场献花悼念。(图片来源:Oli Scarff/Getty Images)

那么,可否预先为 40 岁以下人士检测心脏,避免 HOCM 发生?虽然 McCullough 表示,HOCM 可由心肌细胞所需的蛋白质遗传异常引发,但 Kroll 补充,HOCM 仅在人们青春期间开始发生,故无法在出生时检测得到,要在日后预防,McCullough 建议人们可作心脏超声波扫描,成功检测机会达 75%。
除了 HOCM,McCullough 提出另一项由心脏疾病引致的死亡可能性菲迪皮德斯心肌病(Phidippides cardiomyopathy)

此病以历史上的马拉松先驱,菲迪皮德斯命名,病发原因与持续、长时间的运动有关。持续剧烈运动时,心室过度及重複拉伸、运动期间大量泵血液,导致心脏的疤痕组织(scar tissue)随时间不断增加,心脏处于超负荷状态。

McCullough 形容:“假如跑 20 至 40 分钟,那没问题,身体构造允许我们如此。但当你连续跑 4 个小时,约 4 分 1 人的心脏会无法负担,心室开始扩张,这是心脏的求救讯号。」有研究指,3 分 1 的马拉松运动员,便曾因此有右心房及心室扩张的经历。

运动有益身心,但马拉松为业余跑手心脏带来的风险亦不可忽视。有志参赛的各位,不论是否比赛在即,平日注意个人健康,定期作身体检查,仍是防患未然的最佳选择。

转载自华人论坛

↓↓↓↓↓ ↓↓↓↓↓
更多《救命奇方》看这里
救命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