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102:
巧手夫妇 一凿一刻
雕刻慢活人生路

手工精雕细琢的灵牌。
手工精雕细琢的灵牌。

古时候家家户户大门都悬挂各式各样的牌匾,牌匾不仅是指示标志,更是文化或身份的标志。牌匾文化可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在槟城一座小岛屿上,有一对雕刻匠夫妇,他俩夫唱妇随在这老行业里默默耕耘30多年,手艺一流,所雕刻的作品精致细腻。

提起槟城暹罗路梁美术雕刻的“神雕侠侣”,老街坊人人皆知,从事美术雕刻事业30多年的梁福唐和妻子翁爱娣,不论是老宅窗户的雕花、宗祠的神龛、灵位牌、庙宇的牌匾、神像、印章等,只要顾客有要求,他们几乎都是有求必应。

梁氏夫妇一唱一和的合作搭配,只要顾客描述出本身要求的物件,翁爱娣接订单,根据顾客的要求绘图,让顾客过目满意后,即打印出来贴在匾上,由梁师傅负责雕刻,两人合作无间又默契十足。

梁师傅雕刻手艺熟练,雕出来的作品精致细腻。
梁师傅雕刻手艺熟练,雕出来的作品精致细腻。
翁爱娣专注地制作仅有拇指般大的迷你木屐。
翁爱娣专注地制作仅有拇指般大的迷你木屐。

分工合作
夫妻协力造口碑

梁师傅披露,父亲是一名木工,因此他从小在父亲的熏陶下学会木工技艺,打下一定的木工基础。直到他17岁时,他才开始拜师学艺,跟随一名上海籍老师傅学习木雕。

回想当年那段青涩的岁月时,他笑着说,当年学习雕刻不仅仅要吃得起苦,还得缴费,一天的学费是50仙。直到1986年,老师傅逝世后,他才决定自立门户,离开学艺长达12年的老地方。

翁爱娣则是长年从旁协助梁师傅的得力助手,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对雕刻产生兴趣,加上梁师傅的指导下,雕刻功夫迅速提升,她也利用一些剩余的材料制成可爱的迷你木屐,精致细腻的手工艺品,吸引了无数的国内外游客选购。

她补充说,她主要是负责绘图,另外则是负责粘贴金箔纸,这些细活不仅要心细手巧,更考验的是耐性,浮躁的人根本无法完成这个枯燥乏味的工序。

她解释说,通常牌匾都是黑底金字,而这些金字都是用这些薄如宣纸的小金箔纸,一张张慢慢地粘上去,稍有粗心大意金箔纸即皱不成形,不仅破坏美感,甚至失去珍藏的价值。

看似豪不起眼的工具,却是梁师傅雕刻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
看似豪不起眼的工具,却是梁师傅雕刻工作至关重要的一环。

迷你木屐
勾起一代人回忆

询及为何会选择制作迷你木屐时,她腼腆地笑着说,因为长女远嫁荷兰,早年前他们到荷兰探望女儿和孙子时,看到当地象征物,除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风车之外,还有颜色缤纷的荷兰木屐,因此激发了她的灵感。

回国后,她就开始尝试制作迷你木屐,加上女儿的鼓励和帮忙设计拟出草稿图,终于成功制作出造型可爱的迷你木屐。平时不赶订单时,她一天内能完成超过50双迷你木屐。

她继续说,这些小巧玲珑的迷你木屐不仅可以当作纪念品,也可以充当钥匙圈、冰箱磁贴或手信,也有一些新人特意订购一双迷你木屐,摆放在新房里,尤其老一辈相信红木屐会带来好运。

淡看盈利
慢工出细货

梁师傅透露,他曾于2007年在爱情巷的鲁班行开班授课,教导雕刻艺术,当中还有不少外国游客报名参加。

除了雕刻,梁师傅也会修复古董,举凡古庙里的百年牌匾,经年代久远而被白蚁蛀蚀,他都能逐一修复。

随着2008年乔治市申遗成功后,人们保留古迹意识提升后,订单自然也纷至沓来,登门造访的顾客也明显开始慢慢增加。

梁师傅直言,雕刻工作和一般行业不同,雕刻是一名手工艺术、传统技艺,不是单单一张纸文凭就可以,毕竟这行讲究的是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慢慢磨练炉火炖青的手艺。

“雕刻这门行业,不是说你有多好的文凭,或学了一些皮毛功夫就可以开店做生意,没有经过长时间的磨练,根本难掌握雕刻的精髓和窍门。”

红彤彤可爱的“好运”迷你木屐,让人爱不释手。
红彤彤可爱的“好运”迷你木屐,让人爱不释手。
要在仅有2寸的迷你木屐刻字,非常考究眼力和雕刻技术。
要在仅有2寸的迷你木屐刻字,非常考究眼力和雕刻技术。

梁师傅强调,雕刻工作急不来,如果有顾客要赶工的订单,他都婉拒接受。他解释说,雕刻是慢工出细货的工作,尤其这样纯手工雕刻的工艺,必须按照木头的纹路,仔细琢磨,每一个图案都必须细心雕刻。

言谈之间,梁师傅感叹也许有一天这门老手艺将渐渐失传,年轻的下一代多数没兴趣学习,导致这老行业“后续无人”。

他坦言,他的子女并没有意愿继承父业,但值得欣慰的是,他们都遗传了两老美术的基因,目前从事设计和摄影有关的事业,偶尔他们也会到店里帮忙雕刻工作。

↓↓↓↓↓ ↓↓↓↓↓
更多《生活奇人》看这里
生活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