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的德国幼稚教育
小孩生活能力特别强

3

一说到德国,很多人会想到“宾士、宝马、保时捷、奥迪、万宝龙、西门子、徕卡、卡尔蔡司、爱迪达”等等各行各业的经典品牌。又或者,想到“马克思、叔本华、尼采、歌德、雪莱、海涅、巴赫、贝多芬、莫札特、高斯、爱因斯坦等等各个领域的世界名人。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把移民美国、加拿大的德裔算上,德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200人。

2

为何如此多的优秀产品、世界经典在德国诞生并且长盛不衰?为何只有8000多万人口的德国,竟拿走了近三分之一的诺贝尔奖?为何两次世界大战都由德国而起,而后德国经济依然能引领欧洲,德国人依然在全球受到普遍尊重?答案还得从德国的儿童教育说起。德国幼稚园学什么?

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稚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在这期间,德国孩子都学到了些什么呢?

3年中,孩子们参观了警察局,学习了如何报警,如何处理遇到坏人的情形,了解员警是用来做什么的。

4

孩子们参观了邮局,看看一封信是如何从家里到达邮局,又被投递出去的;参观了市政府,认识市长,看看这个为他们服务的市长是什么样子的。

5

他们去自由市场,拿着钱,学习怎样买东西,区别自由市场跟商店的不同。

66a

他们去花圃,参观花圃的种植,学习分辨花草植物。

7

他们去看马戏、儿童歌剧和魔术。

7a

他们参观图书馆,学会了如何借书、还书。

9

他们去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

9a

他们每周都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选择货物。

11

樱桃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去采摘樱桃。

11a

南瓜收获的时节,孩子们跟老师一起做南瓜汤。

12

耶诞节,这是最激动的日子,他们焦急地等待圣诞老人的来临以及那份神秘的礼物。

13

圣马丁节,要跟老师一起糊纸灯,游街来纪念这位骑士圣人……

3年过去了,孩子学会了自己修理玩具,自己管理时间,自己约会,自己制订计划,自己搭配衣服,自己整理东西,自己找员警,一个6岁的孩子,生活能力很强。

故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为什么8200万的德国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诺贝尔奖?答案竟然是——不要过早过度开发儿童智力。 所谓“输在起跑线上”是伪命题,提早读的都是没用的,最多给家长们乐乐,炫耀一下,显得自己孩子比人家能会外语了、会背古诗了等等,没用!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占总数的一半。通过国家介入,禁止对孩子过早开发智力,避免将孩子大脑变成硬碟,留给孩子大脑更多的想像空间。孩子在小学前“唯一任务”就是快乐成长。

14

不该过度开发孩子智力

原以为在德国只有幼稚园的孩子不允许学习专业知识,后来才发现上小学的孩子也不能学习额外的课程,即使这个孩子的智商超过同龄人。来自科隆的桑德拉写到:“今年我儿子7岁,我向学校老师提出,能否额外教他一些东西,因为他5-6岁的时候就自己在家学会了基本的阅读、书写和简单的数学计算。老师表示反对并说:您应该让您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一个星期后我再次去见老师,并出示了孩子高智商的证书,希望得到她的理解和支持,但老师用一种奇怪的眼光看着我,似乎我像来自外星的人一样。

老师进而解释,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像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电脑的硬碟,常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 尽管如此,我对德国禁止学前教育的做法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德国 的教育人士,他们让我找《基本法》来看看。

翻开联邦德国《基本法》(即宪法),我大吃一惊。其中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 (Vorschule)。我还是不明白德国宪法为何这样规定,只好再请教有关的教育专家。

他们告诉我,孩子在小学前的“唯一的任务”就是快乐成长。因为孩子的天性是玩耍,所以要做符合孩子天性的事情,而不应该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

15

如果说在上学前对孩子非要进行“教育”的话,那“教育”的重点只有三个方面:

1.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

2.孩子的动手能力。在幼稚园期间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参与手工制作,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

3.保护孩子情感胚胎,培养情商,培养领导力。 原以为只有德国才有如此奇怪的规定。后来查了一下欧洲有关国家的情况才发现,他们对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异。

16

学前教育破坏想像力

欧洲人普遍认为,孩子有自身的成长规律,他们在相应的阶段要做相应的事情。一些国家的学教育和基础教育很扎实,但他们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已经被破坏掉,由此造成了孩子被动接受知识而疏于主动思考的习惯。

德国幼稚教育强调什么?

1、是事实与环境教育
这是一种唤起幼儿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的教育,通过观察周围环境,访问不同的机构,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直观体验自然过程。

通过各种方式让幼儿接触自然,是促进儿童成为环境保护主人的前提条件。比如让幼儿认识能量与水的意义,避免制造多余垃圾的意义,或让孩子们直接参与 分拣垃圾等。

2、是实际生活与家政教育
就是通过设计有意义的情境,给孩子以体会,形成集体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技能。如穿衣,熟悉使用各种玩具,认识每年的重要事件,掌握家务劳动技能(整理房间、洗衣做饭等),熟悉交通规则,学习一些仪器使用(收录机、煎烤箱),对紧急情况作出反应。

给孩子机会,进行模拟练习。对于一个德国孩子而言,他们要在幼稚园里度过将近4000个小时,经过漫长的探索和改进,德国提出千万不要把幼稚园变成学校的理念。

如何运用这4000个小时,是幼稚园面临的一个问题,孩子们要快乐地成长,要学会游戏,要学会和小伙伴相处,要做的事情也很多,他们把教育融合在玩耍中。

在德国很少有孩子不愿意上幼稚园, 因为在幼稚园里,轻松自在又有很多小朋友,为什么不去呢。这是西方的儿童教育令人震惊的地方!

转载自爱宝宝

↓↓↓↓↓ ↓↓↓↓↓
更多《劲爆头条》看这里
劲爆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