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 72:
传统磨刀业 用技术磨利人生

陈治材就地在小巷内为熟客磨刀。
陈治材就地在小巷内为熟客磨刀。

“磨菜刀,磨剪刀!”曾几何时这样的吆喝声,如今渐渐消失在市井街巷,甚至几乎不再听到……曾与老百姓的生活最为紧密的这门老行业,磨刀匠悠长的吆喝声,如今仿佛也只能是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了。

在槟城仅有这么一位磨菜刀老师傅陈治材(69岁),他每天早上骑着摩哆,后座架着一个小箱子,穿梭在槟城一带不同的巴刹,老槟城人都知道,他就是仅剩无几的磨刀师傅。

要找到他或许还需要一些运气呢!因为他总是会出现在不固定的位置,哪里有顾客“召唤”,他就停下摩哆,从后箱里拿出工具,就这样蹲坐在角落里,做起了生意来。

手上布满刀痕,都是自己的人生故事。
手上布满刀痕,都是自己的人生故事。

祖父南漂卖手艺

陈治材从1968年开始接手祖传的磨刀技巧,迄今已有近50年的经验。经验老道的他,凭其精湛的手艺,凡是交到他手中的钝刀,经过打磨后即变得锋利无比,就像新的一样,连顾客都赞不绝口,也因此累积了不少熟客。在老街坊的口耳相传下,奠定了好口碑,熟客总会在固定的时间等待他的出现。

他披露,祖传三代都是从事磨刀行业,祖父是来自中国潮州的磨刀工匠,当年就凭着这门手艺漂洋过海来谋生。

“最初我的祖父是从中国来吉打州樟仑的乡村‘落脚’,他就这样到处帮人磨刀谋生,而父亲就是他的小跟班,四处收集街坊邻里的菜刀、剪刀回来磨。”

他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耳濡目染下学会磨刀的技术。但,最让他难忘的是当年父亲因不满他磨刀的技术不达标,一怒之下随手拿起磨石就往头上一敲,结果留下了一道伤疤。

不同种类的刀子或剪刀,需配合不同大小的磨石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不同种类的刀子或剪刀,需配合不同大小的磨石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年幼儿子愿继承

他透露,在他18岁那一年,年少轻狂的他毅然决定离开家乡,独自出来闯荡,通过朋友的穿针引线下,到了北海,挨家挨户去招揽生意,穿街过巷地帮人磨刀。

他笑说,年轻就是比较躁动,回想当初并没有设定任何目标,即出外闯荡,庆幸的是,奔波的那几年后,他终于慢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熟客,也开始打响了名堂,因此他就在北海落地生根,当年的少年,一转眼也变成白发斑斑的老匠人。

“我就是劳碌命,天天这样到处给人磨刀,这也不算是什么粗活,可以消磨时间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他继续说,自己有一对儿女,他不勉强孩子们学习磨刀,但17岁的儿子却乐意向他讨教,看见儿子不排斥,他自然也乐于传授磨刀的技巧,希望将来磨刀这门手艺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陈治材磨刀的技术炉火纯青,动作非常利落,短短几分钟,钝刀就变得新的一样。但仔细一看,陈治材粗糙的双手布满大小不一的伤痕,甚至手指也无法弯曲。

对于满手伤痕的他丝毫不在意,只是非常专注在为顾客磨刀。他解释说,手上的这些伤痕大多数都是因年轻时不小心致伤的“纪念”。

“以前年轻时个性比较急,在磨刀时要快,却没注意安全,结果割伤了手指的神经线,所以现在手指是没办法紧闭的。”

磨小刀需用密度较好的小磨石才不会损坏刀刃。
磨小刀需用密度较好的小磨石才不会损坏刀刃。

买少见少有市场

对于磨刀这一行已是夕阳行业的说法,陈治材乐观认为,从事传统行业虽然是比较冷门,但一样可以养家糊口,现在从事这行的不多,可能这也是一种转机、是一种独门生意。

他说,现在中国廉价的产品充斥,菜刀和剪刀不利时即丢,再买新的。相反的,以前的人生活非常节俭,东西坏了,能修补的都不会丢弃,菜刀、剪刀钝了就找工匠磨利。

一分钱一分货,廉价的物品和品质并不能成正比,廉价的剪刀,品质都比较劣质,所以对于理发师、裁缝师、剪纸业等,需要经常使用剪刀的行家,通常都会选购价格比较昂贵的上等剪刀,也正因如此,他们都会找人磨剪刀。

钝了的剪刀不要丢,让陈师傅磨一磨即可,耐用又省钱。
钝了的剪刀不要丢,让陈师傅磨一磨即可,耐用又省钱。

他举例说,理发师采用的剪刀一般都比较昂贵,但剪刀这种小物件,必须小心磨,如果学艺不精者,一旦磨出了一个小缺口,这剪刀就要报废了。

他还不厌其烦的解释,不同类型的刀子或剪刀,就要用不同的磨石,磨大菜刀需要面积较大的磨石,磨剪刀则需要用密度较好的小磨石,才不会破坏剪刀的锋利度。

陈治材自信满满地说,他磨好的剪刀,即使经常使用至少也可以耐上三个月左右,如果不常使用,那一年半载也不会变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