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古城重施工 全城老少疯挖玉

全城老少总动员,手拿手电筒、锄头,沿着老城区改造路线,低头寻宝挖玉,挖玉简直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大家不是在挖玉,就是在去挖玉的路上。
全城老少总动员,手拿手电筒、锄头,沿着老城区改造路线,低头寻宝挖玉,挖玉简直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大家不是在挖玉,就是在去挖玉的路上。

这是一个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城市!泥土底下全是真正的珠宝!只要听到哪里有老宅拆迁或路段施工,全城很多店铺都关门,人人都跑去挖地寻宝,日夜不停。

家有黄金万两,不如凝翠一方!翡翠,是人们比较偏爱的一种玉石。在中国缅甸边境的老城,经常看到一大群人聚在废墟中,头戴夜矿灯,手拿小锄,日夜不分的挖掘。有时,不到片刻钟,就有人欢呼挖到碎玉,然后就更多人涌来。这些淘宝大队,有时连续半年不停,盼望挖到宝玉一块,换来横财几千两。

地下何来这么多宝玉?腾冲市(Tengchong)在明朝时有“极边第一城”的称号,是兵家重地;此外,400多年来,它都是宝石加工和贸易的重镇,据说当年是“家家雕玉件,户户闻机声”,翡翠商人通过马帮驮回来的原石,开出来品相不佳或加工残留的碎玉,就弄成修路砌房的基脚。到了近代,玉雕是这个地区的工业和经济发展的第一块奠基石。

日复日,年复年,在数百年的翡翠加工贸易历史中,原本没有加工价值的边角废料,都被当基土掩埋于地下,数量和范围,已难查考。

全民寻宝挖玉停不下来

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几个世纪过去了,近年来旧城区进行改造,拆卸旧楼时,有人在地基发现大量玉石,那些当时被认为是“边角废料”的东西出土了,火了,摇身一变当了一把“主角”,消息一传出,“挖地一尺必有玉”,结果涌来大量男女老幼全城挖宝,为玉而动。

“这里的地下玉石,还存有另一个说法,”带着孙女来参与挖宝的顾大爷说,“以前日本军从这里南下缅甸,一路上破坏了老城里的大型翡翠物件,许多碎玉,都埋在地下了。”

顾大爷说,这年多来,哪里有基建,必定是全城出动,人群呐,好像过节那样涌出来。

“我听说,有人不到半小时,就挖到几十块玉,就带着孙女来了,碰碰运气,”说完,他又锤子敲着地面,抬头说,“不是腾冲人,你就无法理解这一现象。这是腾冲上千年翡翠文化积淀所形成 的一种现像,是一种风俗,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文化。几十年来如此,纯属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下环顾,都是人群,人人手拿工具,在夜光下挥动,叮叮当当地响,还交杂着此起彼落的喊叫声,不知情者还以为是暴动。

另一名大妈说,“我挖了十多天,有时候一天到晚都挖不到一块,但有时候一天能挖到几十块,这真的要碰运气,老房改造区的范围这样大,都不知哪个地方才有。”但她坚持挖下去,“运气好的话,一个月也可以有近万元收入。”

附近,一名淘宝人在开辟新的挖玉坑,马上就有人围拢过来,个个头戴“矿灯”,手拿花园小锄,脚穿运动鞋,双眼发亮着,好像随时就要冲前大干一场。

李先生是当地居民,他说,下班回家路过,看到现场因为施工留下一个4米深的坑,“很多人都在那里挖玉石,基本上都是本地的市民,有的全家都出动了。”

他回家带来一把小锄头,在现场一个人“开工”起来。“玉石都埋在土里,能不能挖到得看运气了,有的挖几十厘米就能挖到,有的挖一米也挖不到”。忙活了两个多小时,挖到了二三十块小的玉石,“有硬币那么大,大一点的玉石挖出两块来。”

但大多数人挖到的都是一些不值钱的“玉石”,没有几个人像李先生那样幸运。

第二天中午,他带着头一天挖到的“宝贝”在施工工地附近摆摊,“有10多个人也在那里卖,我的生意一般般,两块拳头大的玉石卖出去了,一个1000块人民币(约623令吉)成交,另一个200块人民币(约125令吉),小的一个都没卖出去。”

“身边一些摊主的情况都差不多,大的好卖一点,价钱差不多在1000到2000人民币之间,小的不好卖。”

他坦言,自己对玉石领域知之甚少,之所以来挖玉卖玉,是因为觉得“热闹”“好玩”,而且“说不定能挖到值钱的东西呢”。

余女士也是当地市民,平时做点玉石生意。她说,施工工地“有大量玉石”的消息开始在朋友圈疯转。她来到现场,看到一些挖出玉石的人已经开始现场售卖。“大部分的石头都不太好,不细腻,没什么颜色,”她看了一轮,什么也没买。

她说,“全民挖玉”已经不是首次了,很多人提前就知道了,只要有老宅开工,附近的人就都会去挖。

废墟里挖出来的残玉或碎宝石,就直接在附近摆地摊,等待买家来验货。
废墟里挖出来的残玉或碎宝石,就直接在附近摆地摊,等待买家来验货。

拍卖39万引轰动

腾冲翡翠协会原会长杜茂盛(80岁)老先生说,以前的加工技术不强,只能做光面,加工的料也非常差,丢掉的边角废料更是不上品级,要想出现高档料想来是不可能的。

“一块明清时期手镯芯在现场以39万人民币(约24万令吉)成交!啧啧!男女老幼,全城挖宝,为玉而动。简直是胜过了拉斯维加斯的夜!”有网友同步直播战况:“今夜无眠,晒收获的小伙伴真是太多了,看来明天我也要亲自入坑试试手气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先去腾冲挖两块翡翠,换钱然后再去周游世界…”

“腾冲市民对玉石都有情结。以前冰种、紫罗兰都不值钱,而且是手工制造损耗大,很多边角料都扔了。所以,如今老城区改造,大家都认为挖地一尺必有玉。”市民张如松说,他在地盘上挖到了一块老料,估计价值1万多人民币。

但他也坦承:“在工地上开挖确实有安全隐患,幸好晚上有警察在现场维护秩序。”

也有网友对这种情况表示痛心,“这年头人们在浮躁钱财的鼓动下,失去了本份善良的天性,而变得暴掠贪心。无力炒房,有力挖玉,普通百姓要改变命运也只能如此。”

一些看不过眼的,就说“以后凡涉及城建改造的,直接说地下有玉,不出一天搞定,绝对比挖机快。”

多年来,这些从旧城区废墟中淘出来的碎玉,有些是直接卖给在现场守候的买家,一看货品就立马验证,好的就付钱买走。另有一些淘玉者或买家,自己摆地摊售卖。

手机微信流传的挖玉讯息,加速各种真假讯息的流传。
手机微信流传的挖玉讯息,加速各种真假讯息的流传。

市民进施工场地挖掘

云南省地质博物馆第一任馆长肖永福(78岁),著名珠宝研究、鉴定和评估专家,早年就是从地摊买翡翠,从中学习和累积鉴定珠宝的知识。

肖永福被业界称作东方珠宝翡翠教父,曾发表珠宝方面论文300余篇,多次到美国、欧洲、印度考察,在中国和香港、澳门讲学,培养了大量的学生和翡翠爱好者。

他说,当年是2毛钱买下一片耳片,这2毛钱在那时候可以吃一大碗面。

“我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外婆家度过的,那时外婆家对面刚好是一家玉作坊,只要闲时,我都会跑过去看师傅雕玉;每逢节假日,外婆总要梳洗一番,戴上娘家陪嫁来的飘花手镯,头上再戴上18玉佛勒子,大大的美寿圈耳环上坠两片翠耳片,迈着极小的三寸金莲,看上去是何等的神采奕奕。”

肖永福的发迹故事,基本就是腾冲市的一本活历史。许多如今靠玉石起家的大商号,当年也是在这个“珠光宝气”的老城里,找到了商机。

腾冲因旧城改造引发大量市民昼夜挖掘玉石,吸引大量群众,市政府表示,部分民众携带挖掘工具私自进入施工场地内挖掘,违反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定,存在安全隐患。

市政府新闻办也提醒市民和游客,不要轻易相信“一夜暴富”的传言,以免造成不安全事件。

翡翠教父肖永福当年在这个“宝地”发掘了商机,造就今天的地位。
翡翠教父肖永福当年在这个“宝地”发掘了商机,造就今天的地位。

400年翡翠城
玉石铺地垫路

腾冲市是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中缅边境的一个县级市,以中缅边境贸易,特别以翡翠贸易为大宗。二战时期,这里是中缅印战区的主战场。汉末三国史里的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还有唐朝大理国段氏脱离大唐自立,都发生在这里。

这里的翡翠加工业,始于明代中期,兴于清代。 20世纪50年代以前,腾冲一直是缅甸玉石最大的集散地、交易中心和加工基地,有“翡翠城”的美誉,也是全中国唯一的进口通道。据说500多年前,腾越商人在缅甸的商务活动中,意外地发现了翡翠;成为这一文化的起点。

到了清末民初时期,腾冲城内就拥有翡翠作坊百余家,玉雕工匠3000号余人。这里有“金腾冲、银思茅,琥珀牌坊玉石桥”的说法,有“小上海”“中国翡翠第一城”的美称。

这个地方究竟有多霸道?据说啊,旧时代的腾冲,用玉石来铺地垫路,大名鼎鼎的“玉石桥”还镶了不少上好的玉石。

除了玉石桥以外,还有世界唯一的琥珀牌坊,是以纯琥珀制成。据说,在清代有一家皇上亲自册封的节妇,因为琥珀含有不变和恒久之意,立贞节牌坊时他的孝子贤孙们就将琥珀镶在了上面,因而有了“琥珀牌坊”之说。

另有一个说法,二战时期(1939-1945年),这里是滇西抗日抗战的主战场,日军入侵后,看到大型的琥珀或翡翠制成的各种物件,带不走就索性给毁了!许多碎片,就这样留在腾冲这块宝地之下。1944年,腾冲是中国沦陷区中第一个光复的县城。

目前,全县玉雕作坊已有近300个,从业人员近5000人。今天,走在腾冲街头,你经常可以看到,在改建拆迁的废墟中,许多人在地上细细地翻捡,找寻过去加工残留的碎玉,历年来,仅此收集的碎玉,就有上千吨之多;足见历史上腾冲翡翠加工规模之浩大。

不过,翡翠业是个多风险的行业。从业者必须与缅北恶劣的自然环境拼争;得用经验与运气赌上一把,素有“十赌九输之说”。就是在这种成败之间,有人致富,有人丢失了身家。

↓↓↓↓↓ ↓↓↓↓↓
更多《劲爆头条》看这里
劲爆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