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 56:
木家具老医生 修复岁月的斑驳

袁国城凭其巧手修复无数旧家具。
袁国城凭其巧手修复无数旧家具。

五、六十年代,在老槟城这淳朴的年代,家家户户陈旧损坏的家具都不会轻易丢弃,总是尽量修补再使用,也恰恰如此,造就了修补旧物这行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渐渐告别当年物质匮乏的时代,加上机械化大量的生产,越来越少人要修补损坏的老家具,修补老家具这行当也正式迈入夕阳行业。

在槟城乔治市古迹区打铜仔的一间木制家具修复店内,总会看见袁国城低着头,认真地在修补旧家具,经他手修复过的家具不计其数,甚至各式各样大小不一,但凭其巧手和精湛的手艺,无数破烂的家具都得以“重生”。

在袁国城简陋的老店里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木制家具,当中也包括许多藤制家具及木制古董物品等,堆满老店的各个角落,等待着他修复。

家传手艺 不退休的使命

袁国城披露,在家中的9名兄弟姐妹当中,唯独他继承了父母亲的好手艺。此外,他在12岁开始正式学习编制藤具,直到1961年,他开始为驻扎在北海澳洲皇家空军基地的军营修复家具工作。

在1987年,他毅然决定搬迁至槟城乔治市牛干冬自立门户,租下一间工厂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后来业主把工厂出售,他也被逼提前退休。巧的是,辗转之间,一名老顾客得知消息后,便邀请袁国城到他的厂里工作。

“那时候前业主把工厂卖了,我想也是时候提早退休,后来有一个老顾客知道后,就把他这间工厂腾出一个空间给我,让我在那里继续工作。”

他说,修复家具工作比制作新家具的工序更加繁缛复杂,比如修复一张小小的藤椅就有好几个细节要特别讲究,包括先将损坏部分逐一拆除,避免加剧损坏的部分。

此外,在重新编制新藤丝前,必须事先以清水浸泡藤丝,直到藤丝软化后才能进行编制工作。这一项工序可不能省略,否则又粗又硬的藤丝,不仅会造成编制工作的不便,甚至会割伤双手。

简陋的老店摆满各种木制家具等待袁国城修复。
简陋的老店摆满各种木制家具等待袁国城修复。

木质家具 价值无可取代

特别一提的是,修复一些木具古董,必须格外谨慎细心检查和修补,设计构造方面也要考虑周全,尤其天气的变化,冷缩热涨的问题,都要经过一番衡量。

比如中国古代的木艺都是采用榫卯结构,在没有任何钉子的情况下直接榫接,搬运时可以拆开,之后再组织,丝毫不留痕迹。因此在修复这类家具时,还是坚持不用钉子或胶水,以免破坏古人智慧的发明。

袁国城强调,修复古董家具,并非将旧家具修得完美无瑕,呈现出焕然一新的一面,而是修补损坏的部分,尽量避免更新原来的一面。修复古董的意义在于延长它们的寿命,而不是把它们改造成另一种崭新的面貌。

他笑称,要把老家具、老古董修得像没修过一样,那才是真正的修复工作最高境界,修复老家具的精神就是尽可能修复原貌,再恢复它的实用价值。

他透露,时下的塑料家具与修复后的木制老家具相比,木制老家具的品质更胜一筹,而且风格也是独一无二,也比较符合环保概念。

“50年代至80年代左右的老木质家具品质比较好,只要在修复方面下功夫,一般可再使用二、三十年呢!”

pic02

无人继承 修复艺术绝迹

询及工作的苦乐时,袁国城笑说,每天许多路过的游客会趋前拍摄他的作品,乐观又健谈的他,更是大方与大家分享心得,沉闷的工作也变得有趣多了。

他说,在修复老家具这行业里已超过一甲子的岁月,越来越深刻体会到这老行业,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工作,更是一门艺术工作。可惜的是,时下的年轻人对这手艺并不感兴趣,拜师学艺的人越来越少。

随着时代快速的改变,年轻一辈的都追求快速和方便,现代工艺品更受青睐,然而却渐渐将修复家具这老行业推向淘汰边缘。

“现在很多木制家具都已经机械化了,木匠师傅也越来越少,更何况是修复家具的师傅,尤其现在的年轻人认为这行当又苦又累,加上急功近利的社会,很多人都不愿意学,他们都选择到其他领域发展。”

言谈之中,他不仅一次感叹,现今喜欢使用修复家具的人越来越少,而且目前依然坚守岗位的修复工匠更是凤毛麟角。

这门修复的老手艺,无从传承,也许终将有一天这传统的手工艺只能留在上一代人们的脑海里,消失在下一代的视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