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 48:
传统面龟 好意头糕点

在许多大城市已经“绝迹”的面龟,其实在许多小镇依然随处可见,就如槟城“胡荣发饼铺”般,为节庆糕点忙碌了五十载,贩卖的却不是糕点,而是人情味与好意头......
在许多大城市已经“绝迹”的面龟,其实在许多小镇依然随处可见,就如槟城“胡荣发饼铺”般,为节庆糕点忙碌了五十载,贩卖的却不是糕点,而是人情味与好意头……

面龟(福建话),又称之为“乌龟包”,红色外皮的叫“红龟包”,黄色的称“旺财龟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造型更是多元化,不仅传统的寿桃和乌龟造型,还有烧猪造型,头尾四肢五官俱全,栩栩如生,面龟的背上写着各种各样的吉祥语,是华人酬神祭祖不可或缺的供品。

槟城崔耀才路门牌78号“胡荣发饼铺”的第二代继承人胡荣来披露,该饼铺是一家经营传统手工糕饼的饼家,这老字号迄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他说,父亲胡礼云于1911年,从中国福建晋江漂洋过海来到槟城谋生。胡礼云一生醉心于制作糕点,因此他不惜从零学起,专研多年以后才研制出各式各样的华人传统糕饼。直到1964年,他才开始在住家经营手工制作糕点的小本生意,后来为了方便顾客上门选购糕点才搬迁到现址,开拓另一片新天地。

家传手艺 传承三代

回忆孩提时期,胡荣来依然记得,当年年仅七、八岁的他,每次放学后总喜欢跟随着父亲学做面龟和糕点,因此自小他已经练就了一手好手艺。

“以前放学回家就是跟着父亲做包子、搓面团等,因为当时我们家里也不是很富有,没有玩具,也没用其他娱乐,搓面粉和做糕点就是最好玩的娱乐活动。”

时至今日,当手工制饼与制糕粿行业日渐式微,但在言谈之间,他坦言,虽然现今科技发达,但为了保持糕饼的口感和品质,他依然坚持尽量不依赖机械,惟碍于人手不足,加上他年事渐高,所以在搅面与压面工序方面,就改为机械代劳。

“订单多的时候,我们就要从清晨的7时多开始工作到凌晨才能完成客户的订单。尤其是农历六月开始,传统节日接踵而来,工作量就越来越大。比如中元普渡时,一些熟客和糕点小贩都会来订购,差不多一个人的订单就超过150公斤的摩诃粿,高峰期还多达400斤,我们就要从早赶工做到半夜。”

“而且现在越来越多顾客会要求制作指定的造型和设计,比如拜九皇大帝的面龟要黄色的、寿宴或喜宴的就要设计得比较喜气、层层叠叠越高越好等,我们都会根据顾客的要求去做,这也会比较花时间。”

胡荣发饼铺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甚至蕴藏着浓浓的亲情和人情味。这老饼铺已经孕育了胡氏家族三代人,随着胡荣来年渐长,加上和父亲一起打拼的伯伯也相续退下职场后,女儿胡瑞芳最终决定辞去书记一职,回到老店铺帮忙,学习父亲的好手艺,制作各式各样的糕饼,决心传承父亲的手艺。

02天然材料 积极推向年轻一代

胡荣来强调,他所采用的材料都经过精挑细选上等材料,而且不加任何防腐剂,而广受欢迎的“招牌糕饼”除了面龟,还有凸饼、豆沙饼、马蹄酥、香饼及五香饼。

此外,还有一些拜祭神明的贡品,包括黑糖饼、菜碗饼、五寿塔(也称糖塔)、素糕、蜜饯、生仁等。糖塔、蜜饯、菜碗饼和天公饼,都是拜天公用的传统糕饼,生仁则是用来拜祭神明。

由于纯粹只用面粉、糖与酵母制作的糕饼,他总不厌其烦地提醒顾客在两、三天内吃完,逾期则不宜再食用,以策安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推广传统糕饼和这门传统手艺,近年来胡荣来也开始开放给各地学校学生组团前来参观,让学生们有机会体验制作这些手作糕饼,以及有更深层的了解传统糕饼的特色。

热情好客的胡荣来也会现场指导及示范正确的制作方法。制作面龟的主要材料非常简单,包括面粉、水和酵母菌等,他先将材料和清水混合、搅拌均匀后搓成面团,凭其巧手一搓一捏,栩栩如生的乌龟形状即呈现眼前,然放进蒸炉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