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 46:
古早味手工贡糖 年轻人也爱

洪启成埋头专注地捶打着贡糖原材料。
洪启成埋头专注地捶打着贡糖原材料。

在早期的老槟城,许多咖啡店、巴刹、杂货店,甚至在学校的食堂都会摆放着一罐罐大玻璃瓶,里面装满一块块白色或粉红色纸张包裹的贡糖待售。

这些扁平方形的贡糖,类似于时下的花生酥,不仅是孩子们解馋的零嘴,更是华人喜庆节日里不可或缺的喜饼。

而“贡糖”的发源地是闽南一带,“敲击”的闽南语发音为“贡”,因此顾名思义“贡”是敲打制成的意思。

提及贡糖的来源,贡糖可是古时候民间用来朝圣的御膳贡品,是高高在上的皇帝和高等人士的甜点,一般平民百姓视之为非常难得的珍品。

而花生这毫不起眼的小豆子,虽然难以成为餐桌上主菜,但它却是最百搭的食材,煮法更有千百种,其独特的香味,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源自中国 早期戏台附近经营

在槟城大路后有一间普通的小店,然而这间小店的大门处一大片的透明玻璃,来来往往的路人都被店里传来的阵阵花生香味吸引,甚至有的人会驻足在玻璃窗前,观看店里的师傅制作香气诱人的贡糖,自然也吸引不少人采购。

这就是“洪成香贡糖花生糖专卖店”的魅力所在,业者洪启成(67岁)透露,这门传统手工制作贡糖和花生糖的手艺,养育了洪家两代人,而他也默默坚守这家族老行业30多年。

他阐述,父亲是远从中国福建泉州南下到槟城落脚,当时他到一家饼店打工,后来学会制作贡糖及花生糖后,便开始到处摆档售卖贡糖和花生糖,特别是庙宇酬神戏期间,他便到戏台附近设立小档口,现做现卖的方式经营。

他依然清楚记得当年很多街坊和熟客都称父亲为“贡糖伯”,大家彼此寒暄、唠家常,他一手制作的贡糖不仅仅有花生的香味,更包含一份街坊邻里浓浓的人情味。

子承父业 从摆档到开店

“以前卖贡糖比较辛苦,因为在户外摆档不单单要耐得住风吹雨打,还得耐得住热,因为以前的小档口都是无瓦遮头,只是用亚答叶遮顶,加上长时间不断地敲打的制作过程,缺少一份耐力都难以成事。”

洪启成自小随父到戏台、巴刹及小贩中心等摆档卖贡糖,自然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慢慢地练就了父亲的好手艺,而年事已高的父亲也在早年前结束了40多年的制作贡糖生涯,他才正式接手父亲这老行当。

接手后初期,他依然延续父亲经营的模式到处摆档售卖贡糖,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突然受邀到新加坡一家酒店演示制作贡糖,也开拓了他另一片事业的天地。

“你可不要以为这种传统的贡糖只有老一辈的才喜欢,很多年轻人、小孩子都很喜欢吃,还有人买来当手信,很多华人还买贡糖来当拜神供品,甚至还有本地的电视饮食节目和杂志都来采访过。”

也许恰恰因为这一份情结,洪启成的小店也特别以亚答叶作为装置,纪念和父亲以往到处摆档的日子,也提醒着他要紧记父亲那一股刻苦耐劳的精神,一辈子脚踏实地干活,为一家大小无怨无悔打拼。

手工制作 推广手艺传后代

洪启成不忘自我调侃说,他可能是全马唯一依然手工制作的贡糖师傅,因为现今食品制作都已经机械化,轻轻一两个按钮,就可轻轻松松等着“收成”,而且机器制作还能提高产量,但他偏偏坚持手工制作,费劲又费时。

他继续侃侃而谈,虽然手工制作费劲又费时,但手工制作的贡糖品质更优,口感更香脆。

“手工制作的贡糖才是纯正、好吃的贡糖,从煮糖浆、花生仁,以及过程中的敲打、搓、拉和切等步骤,都是机器无法取代的真功夫。”

言谈之间,他一边展示制作贡糖的过程,他利用木槌捶打的原材料,规律又熟练地捶打碾压花生仁,之后再加入麦芽糖,再包馅和卷成条形,最后才进行切割,每一个步骤都非常考验手艺,稍有失误即变得松散。

如今洪启成的女婿陈建辉是他的得力助手,尽管他资历尚浅,但已经掌握制作贡糖的技艺,手艺也非常了得,更被视为是新一代的接班人。

陈建辉坦言,原来看似简单的贡糖制作,在他真正拜师学艺后才知道,制作贡糖的工序不简单,要保持贡糖的糖质绵密细致、糖而不腻、酥脆可口,每个步骤、每个细节都不容马虎。

他希望日后能以现代的企业方式经营,并继续推广这种独特的传统小吃,好好将岳父的心血传承下去。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