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37:
手工雕牌买少见少 雕琢古早味

李德才雕刻手艺精美细腻。
李德才雕刻手艺精美细腻。

牌匾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符号,自古以来,牌匾因融入了汉字书法、中国传统建筑和雕刻艺术于一体,广获众商家使用。

在槟城,不仅宫殿、牌坊和寺庙,连医务所和办事处,都以牌匾取代一般彩色招牌。虽然牌匾的设计几乎千篇一律,但这种独特的复古情怀,不仅深受华人青睐,也吸引老外追捧。

槟城打石街这车水马龙的老街一隅,有着这么一间简陋的牌匾雕刻老店,现年60岁的李德才不仅擅长牌匾雕刻,他也是经验丰富的古董木家具复新工匠。

精湛手雕 享誉国际市场

时下五花八门、新潮的招牌充斥大街小巷之际,李德才依然坚持以最原始的手工雕刻,耐心地一笔一划雕刻出客户订制的牌匾。

他透露,他是李氏家族牌匾雕刻行当的第二代传承者,为这门老手艺奉献大半辈子的岁月。

“我来自中国福建安徽,一岁时随父母漂洋过海来到槟城扎根,父亲以雕刻牌匾为生,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对雕刻产生兴趣。但是,中学毕业时,我并没想过要继承父亲的手艺,反而选择离乡背井到外打工。从事建筑两年后,才重返槟城,那时候才开始认认真真跟父亲学习雕刻、专研各种木工,自此就再没转行,转眼也有30多年了。”

亲和健谈的李德才表示,当年是以家庭式经营牌匾雕刻事业,基于路线问题,加上低调的传统经营模式,顾客来源也被局限。

因此在8年前,他毅然决定搬迁至大石街,也开拓了这老行业的新市场,除了本地的客户群,连中国上海、新加坡、德国、加拿大等外国游客也订制他亲手打造的牌匾。

他补充,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德国的游客,特别要求他帮忙翻译德国名字,并将翻译的中文名字雕刻在牌匾上留念。

他打趣说,很多人第一次经过他这雕刻店时,都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惊讶,甚至驻足观看及拍摄他雕刻作品,他也乐于和这些摄影发烧友分享雕刻心得。

耗时耗力 琐碎工程多

李德才直言雕刻过程繁缛,一个牌匾的制作始于挑选一块品质上等的白蜡木板,然后李德才将他自创的行书字体画在白纸上,再粘到木板上后,才开始一笔一划耐心雕刻。

他不惜弯着身子,一手握着雕刻刀,一手握着铁锤熟练地雕刻起来,之后再利用砂纸打滑,最后才喷上底漆,通常以黑色、朱红色及金色为主,其中黑底金字最为受欢迎。

询及牌匾价格时,他表示价格依据牌匾体积的大小、雕刻的文字和花纹图案而定,价格上千令吉,甚至上万令吉也有。他举例说,一个特别要求的牌匾,从文字到花纹图案的雕刻可能要花上好几个月的雕刻工作,之后上漆和保养工序也不能忽略,否则牌匾很快就会腐蚀。

此外,牌匾雕刻也特别讲究雕刻的文字和雕花,想要完全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牌匾之上,需要精湛的技艺,更需要对每个意象事物的描绘技术。

传统牌匾造型和结构都特别讲究,雕刻的图案不仅赋予木板生命力,也强化其观赏性。不论现代或传统牌匾都追求吉祥图案的雕刻,比如在牌匾雕上鲤鱼表示富足、蝙蝠表示福气、牡丹表示富贵等,构成一种巧妙的结合。

李德才花尽心思雕刻出他最为得意的作品。
李德才花尽心思雕刻出他最为得意的作品。

手艺失传 无人继承衣钵

交谈过程中,李德才多次感叹雕刻手艺无人接手,虽然他的儿子自小也学会雕刻,但却没有意愿继承祖业,这门手艺失传成为他心里最大的隐忧。

他坦言,时下的年轻人大多数不热衷手工雕刻事业,另一些年轻人则想抄捷径,一步登天,学会了皮毛,利用机械化的雕刻就想另起炉灶。

“我的儿子都会雕刻,但他们有自己的事业,也没意愿接手。男女学徒我都愿意教,女学徒比较有耐心、比较认真,但体力上始终不及男学徒,男学徒却不愿多吃苦,甚至有些只学一两个月,学会一些皮毛功夫就想自立门户,或者利用机械雕刻,这些做法都已经失去手工雕刻的精髓,导致传统牌匾雕刻全然变质。”

他表示:“真正要完全掌握雕刻真功夫,可能需要花上好几年,学会了雕刻,还有学习上漆、保养工作、挑选材质等,都是一门学问。品质差的牌匾,很快就会被白蚁或蛀虫侵蚀。哪些木材耐潮、耐热、不易被腐蚀,再好的木板也需要保养,用什么来药保养也是一门学问呢!文字和雕花的搭配呈现也不能忽略,否则就显得格格不入。”

李德才花尽心思雕刻出他最为得意的作品。
李德才花尽心思雕刻出他最为得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