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34:
老姐妹 为木炭咖哩面梳起不嫁

林桂来(左)和林桂香(右)憨厚可掬的笑容,让人倍感亲切。
林桂来(左)和林桂香(右)憨厚可掬的笑容,让人倍感亲切。

咖哩面可谓是无人不晓的道地传统美食,辣中带咸、配料丰富的咖喱面可是槟城代表性美食之一,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的一大因素。

在槟城阿依淡巴刹桥头,就有一对耄耋之年的姐妹花,60多年如一日坚守着简陋的咖哩面档口,浓浓的咖哩面香味,更是承载了老槟城多少代人美好的记忆。

现年82岁的林桂香和80岁的妹妹林桂来,自小随着母亲在档口帮忙,每天凌晨4时许,她们就开始摸黑忙活,为开档营业做准备。

大清早7时左右,挑起沉甸甸的扁担,从甘榜比桑住家步行到巴剎桥头附近摆档,转眼姐妹俩乌丝已变白发斑斑的老婆婆。

林桂香透露,当年母亲不幸逝世后,她们姐妹俩才正式接手档口,她俩甚至梳起不嫁,全心全意投身于这小档口,也因为她们都是泰裔的血统,所以当地老顾客都称之为“暹罗姐妹咖哩面”,而不是她们所卖的咖哩面具有泰国煮食的元素。

老外对“槟城金银婆婆”煮食的咖哩面赞不绝口,甚至不介意蹲着吃起来。
老外对“槟城金银婆婆”煮食的咖哩面赞不绝口,甚至不介意蹲着吃起来。

 天天营业 摸黑起床熬汤煮面

每天天还没亮,姐妹俩就弯着腰、驼着背,两人各自忙碌起来,你起火、煮汤;我洗锅、排桌椅的,一切就绪后,她们就坐在小凳子上迎接食客到来。

“我们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从泰国过来这里(槟城)的。在日治时代,我们即随着母亲卖咖哩面,当年才八九岁。每天都开档,只有华人新年有休息三天,每天凌晨4时半起身,开始炒米粉、熬汤、炒鱿鱼和准备配料,大概早上7时出才来到这里开档营业,差不多下午1时就收档。”

由于姐妹俩都年事已高,因此都以“自助式”经营,食客们也不惜弯下腰,从林婆婆手中接过热腾腾的咖哩面,再找个座位坐下来吃,甚至有的人捧着碗,蹲坐在一旁,边吃边和林老寒暄起来,还有一些顾客乘坐摩哆,直接到档口前打包,这样的场景也构成一幅老槟城小镇风土人情独特的风景。

“暹罗姐妹咖哩面”不仅受到老街坊喜爱,连友族、各地老饕及国外游客也慕名而来,一来为了一尝这古早味的咖哩面,也为了一睹亲切又健谈的“槟城金银婆婆”的风采。

“槟城金银婆婆”一身传统花衬衫,虽然蹲坐在小凳子,身旁周围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用具,包括炭炉、瓷碗、筷子、汤锅,一会儿为炭炉扇风,一会搅拌汤锅,姐妹俩的双手可是没有一刻闲得下来。

老旧的扁担不仅装着简单的配料和筷子,更是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老旧的扁担不仅装着简单的配料和筷子,更是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
每天早上都有许多食客大排长龙,只为了吃一碗“暹罗姐妹咖哩面”。
每天早上都有许多食客大排长龙,只为了吃一碗“暹罗姐妹咖哩面”。

 木炭烹煮 咖哩飘香过半世纪

传统的咖喱面是由黄面、米粉、豆角、炸洋葱、鲜蛤等配料组成,加上辣椒酱和椰浆混合后,激发出令人难以抗拒的美味。

林氏姐妹祖传木炭熬煮的咖哩汤底香浓、咸辣适中,配料则以辣椒鱿鱼取代鲜蛤,加上豆腐卜、豆芽和猪血等,搭配黄面和米粉,香滑绵细的口感是煤气火炉炊食所无法取代的。

如果你不想吃汆烫的面食,可以尝尝炒米粉淋咖哩汤,这也是“暹罗姐妹咖哩面”档口的卖点之一,咖哩汤则有分为有椰浆及无椰浆。

尽管林老动作缓慢,记性一点也不差,每个老顾客不需多提,她们总会一一准确无误地说出老顾客的口味。

“我们不会用煤气炉,一直都是用木炭煮食,不会麻烦,已经习惯了。如果是熟客的话,我们都知道他们要什么,有的不要吃猪血、有的不要吃豆腐卜、有的不要吃豆芽,各种各样的口味……”

林老姐妹俩年事已高,近年来也挑不起扁担,惟依靠亲友和助手帮忙,她们更无需再为三餐奔忙,却依然坚持每天开档,为的只是不想让老顾客的期待落空。

询及何时要“退休”时,她们笑着摇头并异口同声表示没有退休意愿,在家没事可忙反而日子难过,倒不如每天开档,何况还有很多老顾客每天都等着吃她们的咖哩面呢!

70多岁的老街坊向记者披露,以前上小学就开始吃她们的咖哩面,当年就母女三人每天一大清早的,挑着担子摆地摊卖咖哩面,那时候一碗才卖区区10仙。

他感叹,时过境迁多年,当年卖面的小妹妹已变成老奶奶,当年的10仙一碗面,也随着物价膨胀而调整至4令吉了,唯一不变的是当年的古早味,以及多年不变的人情味。

风趣的他不忘自我调侃说,她们姐妹俩是从小卖到老,而他们这些老街坊则是从小吃到老,习惯了这咖哩面的味道,一天没吃就浑身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