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拉古拉】
宁静小渔村深藏不露
老屋堆中寻美食!

瓜拉古拉是个美丽而宁静的渔村 。
瓜拉古拉是个美丽而宁静的渔村 。

坐落在北霹雳吉辇县的瓜拉古楼(Kuala Kurau) 是一个淳朴宁静,民风淳朴的小渔村。
据说,古楼渔村在开埠前曾有大片的红树林沼泽地,拥有丰饶的海洋生物资源,随处可见一种来自印度洋的鱼类叫“Kurau”,瓜拉古楼渔村因而得名。六十年代前,这里曾经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贸易区,一艘艘船川行在古楼河面,划开了一波波繁华风貌。

不知从何时开始,瓜拉古楼被摒弃在发展洪流之外,荣光已逝。它渐渐地落尽铅华,斑驳的建筑物被时间的洪流刻划出道道痕迹,却静静地流淌出浓浓的古早人情味,无意中打造出属于瓜拉古楼的绝代风华。  
没有震撼人心的繁华,却更值得你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她的独特风情。

新鲜美味的海鲜、一排排晾晒的咸鱼,仿佛是每个渔村的写照。
新鲜美味的海鲜、一排排晾晒的咸鱼,仿佛是每个渔村的写照。

沧桑老屋  见证古楼变迁

来到瓜拉古楼,轻易就能发现零星游客,都是不惜驱车数个小时,就为了来这里看海吹风,感受悠闲假日的城市雅痞。尤其是假日早晨,不时能看到一群摄影爱好者拎着相机,在行人桥上捕捉淳朴渔村的旖旎风光。到了傍晚,夕阳映照下的古楼大街更是平添几分风情, 吸引人们穿梭于老店屋间,探索岁月的痕迹。
最热闹的古楼大街至今仍然保留着见证渔村历史的老建筑。听当地人的叙述,位于瑞利街一排约33间的店屋是当年财大势打的大园主连瑞利于1903年所建,形成了古楼最早的城镇,如今店屋已经易主,然而写满沧桑的老店屋犹如一部史书,真实地映入眼帘。

在这里,有一间1957年8月31日开张营业的古楼茶室,它见证了我国的独立,也见证了古楼的变迁。古楼在百年前就已开始了许多贸易活动,而早期陆路不发达,在1933年至2007年间,当地的渔获、农产品、稻米等运送都是靠水路渡轮通行。

2007年伊始,瓜拉古楼人行天桥建于渡轮码头的旧址弯弯地横跨在古楼河面,衔接古楼和对面港两岸, 以谦卑的姿态送往迎来。瓜拉古楼渔村就静静地在桥底下一字排开连绵伸展,色彩鲜明的渔船停泊岸边。海风吹来,眼前景色如画,宁静而致远。

早期渔业是瓜拉古楼的重要商业活动之一。即使如今早已没有全盛时期的宏大规模,然而新鲜的渔获依旧是当地的重头戏。从古楼大街往港脚的方向前进,一路上都有大大小小的渔行。若遇上渔船回航时分,便是采买新鲜海产的时刻。

除此之外,在天气晴朗的日子,总能看见大路旁晒着一大批咸鱼以及各色干活,构筑渔村独有的风景,以及被日光与风联手浓缩的海味气息。

裹上黑噜噜焦稻谷的咸鸭蛋安全着陆。
裹上黑噜噜焦稻谷的咸鸭蛋安全着陆。

美味小镇 制作鸭蛋产地

咸蛋吃得多,然后你又是否知道一颗颗咸蛋是怎么制作的?
藏身在古楼渔村内的裕丰栈蛋行是一家从选蛋、打泥、腌制到包装都齐备的的蛋行,不但顾客群遍布全马,也吸引了本地与新加坡的电视台前往取材拍摄,更吸引了导游主动找上门,成为瓜拉古楼生态旅游配套的其中一个观光景点,让游客能参观咸蛋制作过程。
瓜拉古楼不大,但是却满载美味的古早味。走访挖掘这些隐于巷弄间的食肆,正正是旅游的醍醐味!

d

重成本 魔鬼鱼配料

俗称BOMBA 面档, 因为它就位在自愿消防局隔壁。这住家型营业的面档用料多元丰富,除了常见的小虾鱼丸之外,更有魔鬼鱼肉!

e

虎咬狮 有架势

虎咬狮, 一杯让您喝了犹如有醒神般的饮品。 其实是咖啡加美禄搅拌的饮品,喝起来
不但香,而且浓,还很甜。虎咬狮源自福建话“ Hor KaSai ”,用广东音译就变成了“好架势”, 果然是很有架势的名称!

f

云吞皮 祖传手工面

一日只卖两个小时的祖传手工面,不管是面条还是云吞皮,都是自家生
产,没有任何添加剂。第二代档主洪德福说,因为其父生前秃头,当地居民便给父亲取了个外号叫“臭头”(秃头的意思)。他父亲卖的面,也因此被食客唤作“臭头面”。

g

阿来煮炒 好口碑

70 岁的阿来叔叔,守着这家没有招牌的小档口,养活一家大小。 售卖滑蛋河,炒面、米粉,饭。在小地方默默经营三十年,靠得就是有口皆碑的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