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18:
陈春木一代宗师
不遗余力发扬中华武术

陈春木(左)与何和庆(右)一起创办“威省少林武术馆”,可惜何和庆已离世,两位掌门人阴阳相隔。
陈春木(左)与何和庆(右)一起创办“威省少林武术馆”,可惜何和庆已离世,两位掌门人阴阳相隔。

武术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的载体。无论从武术的运动形式来讲,还是从其技术特色、技击特色来谈,它无处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习武不仅能锻炼身体、修身养性,也能自保,尤其现今社会治安不好,警方也无法24小时随身保护着每一个人,因此人人都必须居安思危,才能应付突发状况。

来自槟城威省的陈春木可谓是中华武术重要的推手,年近八旬的他依然坚持提倡中华武术事业47年,如今他桃李满天下,更是受人敬仰德高望重的“威省少林武术馆”掌门人。

陈春木阐述,在1969年,当时以“威省少林自卫术学院”为名的武馆是以商业机构名义注册,直到1974年,才向社团注册局申请注册为“威省少林武术馆”。

陈春木娓娓道出,他在就读小学时已经拜师学武,直到1969年武馆成立,他就以教练身份开始教导。最初他只是在大山脚授课,经过一番苦心教导,学生们表现特出,而他的声望也随之提高,甚至还受邀到各地去授课,包括威南高渊、武吉淡汶、双溪大年及吉隆坡等。之后,其师弟何和庆也加入武馆当助教,减轻了他的重担。

陈春木(紫衣站者)在少林武术培训营中教导营员们如何做基本的急救和防身技巧。
陈春木(紫衣站者)在少林武术培训营中教导营员们如何做基本的急救和防身技巧。

一波三折 曾一度从商

除了少林武术,陈春木及何和庆也指导学员们舞狮,可惜的是,到了后期,学员们都纷纷忙于工作,导致出现青黄不接的窘境,因此被迫暂停舞狮训练。

他坦言,成立武馆也遭遇不少波折,他清楚记得,在1985年因为家庭经济问题,加上教拳无法维持生活,他只好随父从商,而武术这方面则转为业余事业。

“因为家庭经济问题,我才跟父亲去做鱼行生意,武馆方面就全权由何和庆接管,以及其儿子何启祥当任首席教练,吉隆坡一带就交给首席教练曾文彬负责。我就充当业余指导,他们有任何问题,我必然去帮忙他们,除此之外,我从不去干涉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陈春木推广中华文化之余,也积极协助慈善公益,只要慈善活动有需要,他总是不辞劳苦提供援助,从不求回报。

他说,少林武术至今已有1500年历史,能传承至今足以证明它的重要性,尤其现今世界各国人士都有人学习中华武术,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运动,能强身健体及自保,还能提升自信心、开拓社交圈子,增强人脉关系,对身心都有着极大的好处。

1973年威南武术淡汶马青少林武术馆成立,首批学员合影;第二排左五为陈春木。
1973年威南武术淡汶马青少林武术馆成立,首批学员合影;第二排左五为陈春木。

自创拳术 结合饮食保健康

提及武术,陈春木更是如数家珍般滔滔不绝解说,少林武术包含了十八般武器,每项都有各自的性能和特色。

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能随身携带武器,一旦遇上突发状况时,就要懂得随机应变以保障自己的性命安全。

陈春木披露,他所教导的传统拳术,是取之少林拳、洪拳、螳螂拳三家之长,创出全新的套路。

他强调,练拳必须要练功,常练功血液才会流通,更有助新陈代谢,减少患病的机率。

此外,饮食方面的保养也很重要,尽量少吃贝壳类海产,避免增加胆固醇。不宜吃高盐量食物,否则会使血液凝固。

而且,油腻食物也不吃,尽量吃得清淡,这就是他养生的秘诀。

陈春木(后排中)与获得北马少林武术锦标赛全场总冠军的学员们合影。
陈春木(后排中)与获得北马少林武术锦标赛全场总冠军的学员们合影。

能打能医 受父亲影响

陈春木在中医方面也有深入研究,加上老师傅的指导下,累积经验,如今他已掌握推拿、针灸及接骨技能。

“因为学员在散打的时候,难免会受伤,有些必须马上治疗,比如脱臼、骨断、受伤,或者有人失去知觉时也须及时救醒,所以我们必须胆大心细,做出及时的抢救。”

他再三强调,习武之人最重要待人以诚,以武为友,并不是欺压他人。但自己必须随时作好准备,才能应付各种危机及挑战,保障自身安全。

他直言,难免会遇上一些不怀好意者登门挑战,但他只是点到即止,不会做出任何伤害他人的事,同时保护自己不被伤害。

何启祥透露,自小在父亲何和庆及武打电影的影响下,喜欢上武术。小学时期已随父亲到武馆练武,但好玩的他,多次遭到父亲禁止习武,直到中学时期才认认真真把武术练好,转眼也30多个年头,父亲也在早年不幸逝世。

目前他在学校当任武术教练,希望可以将中华武术文化发扬光大。他说,师父陈春木早年南上北下为武术教育奔忙,期间还遭遇流氓挑衅,陈师父都一一克服。

他也不沾烟酒,每天坚持“歌不离口,拳不离手”的态度,身体力行的信念,这种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一代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