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3:游陆辉 千锤百炼造好铁

生火打铁是一门技术活,非一般人可胜任。
生火打铁是一门技术活,非一般人可胜任。

在六七十年代,农耕工具或日常用品都依靠打铁铺,如耕种器具如锄头、铁耙、斧头、锯子、镰刀,厨房铁器如菜刀及屠刀等,打铁生意应接不暇,打铁铺更是如雨后竹笋,遍布大街小巷。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传统农具使用量大幅减少,许多手工制作的模型都由机器取代,目前传统打铁行业已渐渐萎缩,大部分业者只能依靠熟客继续营业,加上年轻人无意愿从事打铁行业,因此打铁行业渐渐走入历史。

现今日常器具推陈出新,即使一般家用铁器,也都被机械制品取代了,如菜刀、镰刀、铲子、锄头等都有机器制造,产品比手工打造的便宜得多。

在车水马龙的大山脚市区,一排经历过日战时期的百年老店,其中“永利号”打铁铺已是传承三代的百年老字号,每每途经老店,即可清晰听见从打铁铺里传来阵阵铿锵不绝的打铁声。

游陆辉展示及讲解操作古老手工磨铁工具。
游陆辉展示及讲解操作古老手工磨铁工具。

13 岁开始学打铁

“永利号”打铁铺的陈设简单传统,门上的招牌经过岁月的洗礼,斑驳脱落褪色的字体,和烧得火红耀眼的煤炭,恰恰成了极为强烈的对比。

在烧炭炉旁摆设着各种制刀器具及铁砧,墙上挂满各式各样的铁钩及刀器,老店每一个角落都布满烟熏火燎的岁月痕迹。

“永利号”第三代传人游陆辉披露,他自13岁开始随父亲游瑞炳学习打铁,直到1977年,中学初中三那年,他毅然决定辍学,开启了打铁生涯,时光荏苒,匆匆41个年头已过。

游陆辉坦言,生火打铁绝非一种轻松的差事,不仅要忍受炙热的高温,还要使尽力气敲打。但对他而言,早已是家常便饭的事。他祖传三代都与打铁结下了一种特殊的情结,更可谓是他们这一辈子唯一的工作,从不曾转行,无形中更是一种传承。

“如果说打铁是靠蛮力,这是一般人错误的观念。要掌握打铁的诀窍,生火、熔铁的技巧、煤炭的热度、水的温度,以及天色的光暗,不断向同行师傅交流学艺,加上胆大心细不断学习才是要诀。”

他补充,看似简单的打铁工作,但要打造出品质好的成品,一定要经过千锤百炼,打铁的力度和角度,加上火炉的温度、钢与铁的比例等缺一不可。

 游陆辉抡起大铁锤,反复捶打着烧得通红的铁棒,细心琢磨。
游陆辉抡起大铁锤,反复捶打着烧得通红的铁棒,细心琢磨。

打铁技巧靠经验

游陆辉近半世纪的岁月与铁和火为伍,粗壮的双臂抡起重重的铁锤,钟摆式敲打着铁墩上烧透的铁枝,然后浸入清水,冷却变硬后再重新放进火炉加热,如此反复数遍,一支尖尖的弯钩即形成。

“我的祖父和两名叔父从中国福建省西南部的永定县漂洋过海而来,只有祖父选择以打铁为生,父亲和我也如此,我的3个哥哥、2个姐姐,甚至我的子女都没兴趣继承打铁这事业。”

他直言,打铁的利润并不高,尤其在百货通膨的时代,煤炭、水电费已经翻倍高涨,利润则相对减少,目前主要的顾客群源自巴刹小贩,偶尔也有神庙来订做神明的法器,惟制作过程更为讲究,以示对神明的敬意。

他指出,一些打铁厂已采用煤气取代煤炭,但煤气的热度远远不及煤炭的热度适中,机械化的产品品质不佳,手工制造的铁器可以不断修补,可以用一辈子,甚至用几代人呢!反之,机械化产品往往只是“一次性”的用具。

百年老字号「永利」已是传承三代的打铁铺。
百年老字号「永利」已是传承三代的打铁铺。

打铁技巧靠经验

他透露,打磨的菜刀有三层,两面是铁,中间夹一层钢,过程中会加入一些砂土,充当铁和钢之间的“万能胶”,让钢铁混合为一,让刀更为锋利及扎实。

“钢是硬的,铁是软的,炭火使钢铁熔合,锤打则可除去氧化物杂质,而修整可使钢铁形成最佳组合,如此才能打造出经久耐用的利器,就像阴阳调和的道理是一样的,最重要还是慢工出细活的耐性。”

他强调,打铁的火喉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热度不够,铁器就会失去刚韧,容易发生崩裂。

足够的火候才打造出具有硬度及韧度的上等钢铁。“永利号”所打造的刀器都会打印上6个小小的正方印记,既是品质的保证,也可以避免被冒充。

从事打铁匠20逾年王保明是“永利号”目前唯一的员工,沉默寡言的王保明熟练的手法,一边抽拉风箱,控制火的温度及力度,一边握着夹钳,夹着一块烧得通红的铁块,在铁墩上敲打着。

他打趣说,打铁这门学问没有课本可读,惟一切凭肉眼和经验,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在粗活中打造细腻手艺,将一块又一块钢铁打造成形,犹如重获新生。

问及如何打发沉闷的工作时间,他露出羞涩的笑容笑道,都做了20多年了,早已习惯了。

百年坚硬的铁砧表面已被岁月磨滑。
百年坚硬的铁砧表面已被岁月磨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