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2:
回忆…… 阿爷年代的木偶

张美晴(右)及美卿(左)为木偶戏班无怨无悔奉献大半辈子的岁月
张美晴(右)及美卿(左)为木偶戏班无怨无悔奉献大半辈子的岁月

本地传统酬神戏日渐式微,来自大山脚武拉必的潮音戏班女班主张美晴(54岁),奉献大半辈子的年华支撑着木偶戏班。

在一个没有华丽装潢、没有绚丽灯光的舞台,只有区区一米左右的小屏风摆在舞台中央,而在狭窄的幕后,两名提着那半米多木偶的师傅,屈着身腰坐在小凳子,老练地操弄着它们,时而举手投足,时而手舞足蹈,仿佛赋予小小的木偶无限的生命力,在屏风前舞动起来。

传统艺术行业与新时代无止尽的抗衡,张美晴坚持继承父业,继续发扬潮剧文化。

每次表演前,必须重新检查木偶,避免有任何损坏。
每次表演前,必须重新检查木偶,避免有任何损坏。

父亲离世 被逼停演

出身于潮剧世家的张美晴披露,早在70年代,木偶潮剧正盛行时期,其父亲不仅是“老源正兴”木偶戏班班主,更精通各传统乐器,而母亲也曾拜师学艺,在剧团担当鼓手。

“随着爸爸的离世,妈妈无力负担木偶班沉重的负担而被逼停止演出。一直到十多年前,在亲友的支持下,我们才重振剧团,并易名为‘新荣春潮音剧团班’,同时也创办酬神八音清唱班及潮州大锣鼓队。现在如果出现人手不足的情况时,我妈妈偶尔还会前来帮忙打鼓。”

张美晴直言,在新剧团成立初期承受的压力甚大。不仅要招收剧团人手,还要学习新剧本。

“为应付市场需求,我们必须常常学唱潮剧新曲,尤其一些主办单位会指定我们演出的戏曲,有些则是应乩童‘起乩’,传达神明想看的戏剧。有时候,当剧团没有那些指定的剧本时,我们就得四处搜寻相关的卡带,并反复学习演唱。”

精致的木偶并列一排等待着上演。
精致的木偶并列一排等待着上演。

四姐妹 身怀绝技

每当忆起当时学习的种种心酸的往事,不禁摇头苦笑,但嘴角上扬笑说,当初意志坚强的她们,总在拿到卡带之后,边听边抄下台词,然后反复练习及修复不足的地方。

潮剧木偶又称之为“人仔戏”,一般由五、六人组为一团,每个人都负责不同的工作包括操纵、演唱和伴奏;但遇上剧中角色较多时,伴奏者也得兼顾演唱部分。

木偶的主竿置于人偶的背部,侧竿分置在左右两臂,由幕后演员操纵着三根铁枝。推、拉、拨、提、抖等基本动作,配上角色的行当和剧情展现各种操纵技艺,如射箭、骑马、武打等,操纵技艺和演唱艺人赋予木偶的感情,在乐器伴奏带出的意境,为观众呈现一场活灵活现的表演。

张美晴透露,她们四姐妹,包括大姐美英、二姐美卿及三姐美贞自小随着父母学习唱戏,转眼已有三、四十年的经验,个个都身怀绝技。她们能同时操纵多个木偶,并且演绎不同角色。

张氏四姐妹皆精通唱戏;左起为张美英、美卿、美贞及美晴。
张氏四姐妹皆精通唱戏;左起为张美英、美卿、美贞及美晴。

12岁 当伴奏员

张美晴追忆跟随父亲的剧团到各地表演的那些年,甚是怀念,她面带笑容说,12岁开始学习木偶戏,适逢节庆,父母亲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她都会向学校请假,充当伴奏团员。

张美卿透露,当年她们一天的工资只有区区的50仙。她感叹,木偶剧团越来越少,甚至面对后继无人的窘境。木偶剧的表演时间长,又必须经常“赶场”,年轻人认为进入这一行非常辛苦,因此很少年轻人愿意学习木偶剧。

“演绎潮剧必须兼顾轻婉低回的八声变化,这些技巧,不是一朝一夕之内就能熟练的。个中窍诀,必须经过长年累月的锻炼才能掌握。而今越来越多人加入低头族的行列,无暇欣赏传统戏剧,更不必说学习潮剧演唱。”

简陋的戏棚却是赋予小小的木偶无限生命力的舞台
简陋的戏棚却是赋予小小的木偶无限生命力的舞台

后台禁忌 不可犯

她说,木偶戏的后台禁忌不多,唯有表演的鼓声响起的时候,后台香炉中的香火必须持续到表演结束,不能间断。

在表演开始前,必须要进行“八仙贺寿”仪式,由炉主将戏班供奉的太子爷“请”到台下,并准备饼干糖果拜祭。善信们相信这些拜祭品对小孩有收惊的效果,也可保佑他们平安。

此外,表演者也不能携带任何甲壳类海产到后台食用。

“曾经有一位师傅在后台食用这一类的海产。岂知,在表演结束后,受到太子爷的惩罚,导致他失声了好一阵子。”

张美卿补充,一般新庙落成都会邀请木偶戏班持续演出3年。曾经有一间新庙,只在落成首年邀请木偶戏表演,次年就安排歌舞表演。不料表演当天竟刮起暴风雨,铁棚的锌板被掀开,表演不得不中断。

她说,往往有很多人不信邪,挑战古老的禁忌,但,她还是秉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信念,以免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戏班供奉的太子爷,希望太子爷在庇佑下演出顺利。
戏班供奉的太子爷,希望太子爷在庇佑下演出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