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村(2)
一个小村“八”传奇 游客抢和寿星合照

许多游客排队等着与这位巴马长寿红星黄卜新爷爷拍照留念。
许多游客排队等着与这位巴马长寿红星黄卜新爷爷拍照留念。

长寿之乡,老人处处有,在耕田的、顾孙子的,甚至坐在屋前聊天的老人都不难见到。
“阿婆您好,今年多大年纪了?”

背着藤篮的老人望着我们这些外地人露出腼腆的笑容,似乎听不懂我们在问什么,在一旁懂得华语的当地居民为我们翻译。

这时,阿婆洪亮地回答说:“八十二岁咯!”

八十二岁,在大马这年龄的老人多是体弱多病,听力衰退或是行动不便,但巴马的老人耳不聋、眼不花、腿不疼,每天精神奕奕地活动着。

因此,长寿老人成了外地游客锁定的“目标人物”,外地人前来巴马必定探访当地老人,因为这里的百岁长寿老人就是让我们揭开长寿之谜的关键之一。

其实老人在巴马到处可见,但为人熟知的是长寿村巴盘屯里的百岁老人。

巴盘屯坐落在盘阳河边的小村屯,总人口500多人,却拥有8位百岁以上的老人,是百岁长寿老人最集中的小村庄,因此成为世界第一长寿村。

长寿村建立在奇峰耸立的山脚,房屋一字排开,背靠群峰巍巍,前面则是旖旎流淌着的盘阳河。一座水泥桥和一条吊桥连通盘阳河两岸,让居民到田野上耕作,而且耕作的居民多是老人,随口一问就是80多岁。

这里的老人容颜永驻,百多岁的老人看起来只有80来岁,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20年,身体亦健壮如20岁年轻人。即使肩膀上挑着两个装满水水桶的担子,背着装满柴木的藤篮,单肩扛着蔬果及4、5只活鸡,走起路来可比我们都市的年轻人来得快,转眼间已经走到村口。

在巴马,每每看见老人就会跟他们互视而笑,跟他们问好,看见女的就叫阿婆或奶奶,看见男的叫阿公或爷爷。这里的老人非常亲切,只要跟他们问好,他们都会以热情的笑容回答你:“好啊!”即使有的老人听不懂华语,听到我们叫阿婆、阿公也会以微笑回礼。

黄妈是巴马的老年女明星,更拍了不少广告,虽然她已百多岁,但皮肤仍红润。
黄妈是巴马的老年女明星,更拍了不少广告,虽然她已百多岁,但皮肤仍红润。

高龄爷爷 旅人排队争拍照

不过游客须知,在长寿村探访百岁老人,必须入乡随俗,每人都要准备至少20元(约11令吉)至30元(约16令吉)不等的红包,给每一位老人递上一封红包。这是为了给老人家添福添寿,也给自己沾一沾老人的长寿福气。

记者来到巴盘屯,从大街中段路走上石梯后便能看见村里最长寿的男寿星黄卜新爷爷的家,却不见他的身影,只见两位年轻人在屋内。

正在午休的黄卜新由其中一位年轻人缓缓从房间里扶着出来坐到椅子上。记者向老人家问好,给他递了封红包。他开心地笑,将左手放在记者的肩膀上给予祝福,还说了几句我们听不懂的壮语。出生于1898年的他如今已经117岁了,是村里最老的男寿星!

随后,约30人的旅行团来到黄卜新爷爷家里,纷纷涌至老人前递上红包,让老人摸摸头,沾一沾他的长寿福气。

原以为可与老人畅谈,了解他的生活起居,长寿的秘诀,但非常遗憾地记者未能与老人有深入的交谈便离开,因为旅行团的人不断涌进屋内等候与老人合照,希望得到他的祝福。

记者唯有向黄卜新老人道别,转移阵地到另一位百岁老人的家。走着走着,我们来到百岁老人黄妈干的家,她是巴马的老年女明星,据悉她拍了不少广告,原因是她拥有最亲切的笑容,笑起来就不见眼睛,非常可爱慈祥。

健壮老人,处处可见……
健壮老人,处处可见……

皮肤红润  吃得清淡睡得好

我们给黄妈干递上红包,她笑着道谢,然后摸摸记者的手,给予祝福。
“奶奶,您今年多大年纪了?”
“110岁咯!”
“奶奶看起来好年轻,皮肤好好哦!”
“哈哈哈,已经老咯!”

黄妈干出生于1905年,高龄110岁的她皮肤依旧红润,她喜欢和人交流说话,也是长寿老人当中会说简单华语的老人。

她耳不聋、眼不花,即使记者轻声细语她都能听得见记者的提问,而且非常友善,对于记者的提问都乐于回答。

黄妈干一天只吃两餐,吃的都是简单的玉米粥、火麻汤,以素食居多。每天早睡早起,晚上8点许便入睡,早上5点多起床,生活作息非常规律。

这里的老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并无刻意追求长命百岁。他们性格开朗乐观、偏爱劳动,吃的是五谷杂粮,生活就是如此简单,也许这才是他们真正长寿的原因。

只要是巴马长寿村里的“明星”,都拥有认可证。
只要是巴马长寿村里的“明星”,都拥有认可证。

吉日“补粮”     壮族添寿文化

听当地人说,在巴马壮族民间有一种独特的长寿文化,老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进行“补寿”之法,这“补寿”之法称之为“补粮”!只要透过“补粮”仪式,家中老人自然能长命百岁!
巴马人认为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他们的“食粮”(意指寿限)就要“断绝”,有必要由他们的子女和孙女,尤其是出嫁女儿或其他近亲来“补粮”。这样,老人的“食粮”就不会断绝,得以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补粮”要在吉日举行,根据该老年 人的“生辰八字”,依据五行生克的关系来确定“补粮”的日期。
择定吉日后,老年人的子女会通知所有晚辈 宗亲,包括已出嫁的女儿,届时要全部出席“补粮”仪式。
已出嫁的女儿或孙女,不论多少都要将夫家生产的粮食带上一袋,或煮上最好的饭菜带回娘家交给老人,再由老人把粮食倒入自家的米缸,老人接过饭菜,自己享用,这样就能延长寿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