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巷40年咖哩 爱姐守护古早味

陈金福两夫妻一起用心经营这小小而闻名的咖哩面档。
陈金福两夫妻一起用心经营这小小而闻名的咖哩面档。

讲到茨厂街,40年前是吉隆坡的小上海滩,一个繁华又有很多黑帮聚集争地盘打架的地方。
那个年代,在中华巷,一条简陋的小巷,有一对夫妇便在那儿开一个档口卖咖哩面、亚参叻沙及猪肉丸、鱼丸汤,食客络绎不绝。老板娘爱姐说,那时,私会党横行,但却是最辉煌的年代,生意从早做到晚,座无虚席。

70年代、80年代,爱姐就在这条被称为最有华人风味的中华巷卖咖哩面及亚参叻沙,可说是看着茨厂街中华巷兴衰的历史见证人。

她说,当年父母要当小贩,第一个想到的地方就是中华巷,因为那儿人潮很多,在那边开一个档口,不怕没有生意做。

爱姐形容,父母做过调查,当年在那儿的小贩,把鱼、菜、水果摆在路边就可以做生意,几十年就这样养家糊口,还将子女抚养长大。

“父母当年有一个档口,还摆有3、4 张桌子,算是比较有规模的小贩。40年前,父母年老,将档口留给我,一眨眼就40年,如今物是人非,许多熟食小贩早已停业,只剩下我们几档,仍然坚持在这儿摆卖古早的味道。”

她说,这40年来,她和丈夫陈金福都在中华巷度过,日出而做,日入而息,活了几十年,从未改过。所以,对中华巷有一股浓浓的感情。

今天,中华巷已不复当年兴旺,人潮也渐退去。可是,爱姐的咖哩面及亚参叻沙还是老顾客的最爱,会在周末、周日去品尝爱姐的老味道。

陈氏咖哩面,独特的香味,深深掳获食客的胃。
陈氏咖哩面,独特的香味,深深掳获食客的胃。

记者望着其档口,非常简单,保持90年代风格,一锅咖哩、一锅叻沙、一锅清汤,还有一大锅咖哩鸡肉,色、香、味俱全。

咖哩不会太辣,叻沙则透着亚参的酸味,叫人食指大动。爱姐说,“顾客的口味不停在变,我们也不断在改进。有人告诉我哪里的咖哩面好吃,我和老公就会抽空去品尝,吸取他人的长处。”

她回忆说,当年,为了做出更好吃的亚参叻沙,他们亲自到北马槟城去吃叻沙。槟城的叻沙带甜,又放虾膏,很好吃,但中马吉隆坡人喜欢吃酸、辣的亚参叻沙。

他们不会照单全收的北马亚参叻沙特色,他们加入独家配方,重要是有自己的风格。这时,爱姐奉来一碗亚参叻沙,酸味扑鼻,味蕾受到刺激,马上流下口水。

叻沙汤中,鱼肉一块一块,放了黄瓜、青菜、黄梨,酸中带辣,辣中带香。
跟北马一样,汤匙放了虾膏,浸入叻沙汤中,味道特香。

子女无意接手

爱姐说,年龄渐长,她也不懂还可以卖多久了。她说,
子女尚在念书,他们都不想学父母一辈子呆在陋巷中卖面为生。

“假如,子女日后有兴趣继承事业,我们愿意协助他们买一间店屋开餐馆卖面。如果还要他们呆在中华巷,他们肯定不要,没有前景。”

如果,子女另有事业,她和丈夫届时年老无力,只有结束营业,因为在发展的冲击下,中华巷迟早会变成一个历史的名词。

记者告诉她,如果是这样,我们可以品尝到的古早美味,岂非又少一间了?
她说,这也没有办法,老的没有力了,年轻人又不要接手,能够怎样?无奈。

每天,除了星期日休息,爱姐从早上7 点30 分至下午3 点30 分,都会站在档口卖面,问她辛苦不辛苦?她说,站着卖面不会太辛苦,因为习惯了。最辛苦是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床,丈夫要煲一大锅的咖哩、亚参叻沙及清汤,扛上扛下的送到档口,这才累人。

最后,要问的是,为何不给档口取个店名?她哈哈大笑说,不要名字的啦,就叫爱姐档口